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Meta發力人臉識別AI智能眼鏡研發,隱私爭議陰雲再起

2025年05月08日 首頁 » 熱門科技

近年來,科技監管環境風雲變幻,川普政府時期監管政策的放寬,讓 Meta 在面容識別技術應用上的態度發生了顯著轉變。據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 披露,Meta 內部一支專業研發團隊正在推進一款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可穿戴智能眼鏡項目,這一動態瞬間在科技圈和公眾領域掀起了軒然大波。

Meta發力人臉識別AI智能眼鏡研發,隱私爭議陰雲再起

人臉識別技術向來是一把雙刃劍,此次 Meta 的研發動作,無疑再次觸動了公眾敏感的隱私神經。此前,就有哈佛大學的學生成功將第三方人臉搜索平台 PimEyes 與 Meta 智能眼鏡進行集成。一旦佩戴者看向他人,眼鏡就能迅速抓取對方面部資訊,並在短時間內從海量資料庫中檢索出與之相關的個人資訊,如社交媒體賬號、個人履歷等。這種毫無預兆的「資訊窺探」,讓人們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也深感隱私被侵犯的恐懼。

The Information 進一步透露,Meta 內部對於這款智能眼鏡的功能規劃有著明確設想。他們計劃為眼鏡設備配備一套強大的人臉識別軟體,並將其納入全新的「超級傳感」模式之中。該模式依託眼鏡端搭載的實時人工智慧算法,能夠快速分析並識別周圍人群的面部特徵。

不過,目前該功能在續航方面還存在一定局限性,僅能維持大約半小時的持續運行。但 Meta 研發團隊表示,在未來的產品疊代中,尤其是預計於 2026 年推出的新版本,這一功能的續航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能夠穩定運行數小時之久。

Meta發力人臉識別AI智能眼鏡研發,隱私爭議陰雲再起

為了緩解公眾對於隱私侵犯的擔憂,Meta 強調,「超級傳感」模式不會成為眼鏡設備的默認啟動功能。用戶作為眼鏡的所有者,需要主動在設備設置中進行選擇,才能開啟這一功能。然而,即便如此,人臉識別功能本身所具備的潛在風險依然不容小覷。畢竟,當佩戴者開啟該功能時,周圍的人可能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就被掃描面部資訊,而他們對此卻一無所知。

更令人擔憂的是,The Information 在報道中提及,Meta 內部在討論產品設計細節時,甚至對於是否應該在啟動「超級傳感」模式時激活提示燈光產生了爭議。這一細節的曝光,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公眾對於隱私保護的憂慮。

除了在人臉識別功能上的激進推進,Meta 在隱私政策方面也做出了相應調整。新修訂的隱私條款明確規定,智能眼鏡將默認激活人工智慧相關功能。這意味著,用戶在首次使用設備時,這些功能就已經處於開啟狀態。如果用戶不希望自己的資訊被過度收集和分析,唯一的選擇就是手動停用「Hey Meta!」這一語音觸發短語,從而關閉部分人工智慧功能。

這種默認開啟人工智慧的做法,再次引發了公眾對於個人隱私保護的強烈質疑,也讓 Meta 在科技發展與隱私保護之間的平衡難題上,面臨著更為嚴峻的考驗。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