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iPhone 16的上市,它的眾多資訊都已經被深扒出來。有關iPhone 16 Pro/Pro Max的主攝傳感器,也基本可確認來自蘋果跟索尼獨家定製的IMX903。
作為參考,上代iPhone 15 Pro Max和14 Pro Max使用的都是IMX803。iPhone 6s的主攝從 800 萬像素升級到 1200 萬像素,再到iPhone 14 Pro 的主攝升級到 4800 萬像素。而除了像素升級以外,Pro 系列的 iPhone 主攝傳感器也在不斷變大。
隨著各家都開始用上接近一英寸的圖像傳感器,蘋果也終於加入了「4合1」技術的行列,找索尼定製了這枚1/1.28英寸、4800萬像素、1.22微米,較iPhone 13 Pro的IMX703,其底的面積直接大了65%。
不過,在今年的iPhone 16 Pro上,IMX903的尺寸依然是1/1.28英寸、4800萬像素、1.22微米,並沒有變化。這相對於發布前傳聞的更大的1/1.14英寸、雙層電晶體堆疊技術,顯然相去甚遠。乃至之前還有傳聞稱全新的IMX903成本相比一英寸的IMX989貴了接近一倍。
那麼,實際上iPhone 16 Pro這枚主攝傳感器究竟升級了哪裡呢?
根據蘋果官方的描述,「新的 4800 萬像素融合式攝像頭搭載更快的傳感器,並引入全新 Apple 相機架構,能更高效地將數據從傳感器傳送至晶片。」
證明iPhone 16 Pro的確是換用了全新的傳感器,所謂的更快的傳感器,應該是指IMX903改進了製程工藝,採用了與目前索尼最頂級的一英寸傳感器光喻LYT-900相同的22nm工藝。而2022年的IMX803還只能使用40nm。
工藝的升級,無疑會帶來更好的能效表現,這也是此次iPhone 16 Pro能夠支持 4K 120 fps 杜比視界格式的前提。配合A18 Pro的全新圖像信號處理器,可實現對 4K 120 fps 杜比視界影片逐幀影院級畫質調色。更快的傳感器在拍攝 4800 萬像素照片時,還能實現快門零延遲,並進一步降低功耗。
在傳感器技術已經發展如此成熟的今天,其實就跟手機SOC一樣,能效,也就是更先進的製程工藝決定了其還能有多大進步和提升的空間。
至於此前網傳的成本相比一英寸的IMX989貴了接近一倍,那必然是過度誇大了,成本控制大師庫克就不可能讓這種事發生。當然隨著工藝的升級,成本有所升高也是肯定的,不過,成本與出貨量也有關係。
有數據顯示,索尼半導體的營收有超過一半都來自蘋果的訂單,可想而知,蘋果在索尼面前的溢價能力,即使索尼想漲價也漲不了多少。
那麼,為什麼會傳出iPhone高出一倍的傳感器成本呢?實際上,這說的不是這次iPhone 16 Pro上的IMX903,而很可能是用在下一代iPhone 17 Pro上的IMX907(暫命名)。
根據目前相關資訊,索尼IMX907 為更大的1/1.12 英寸,解析度更高,為 5000 萬像素。配備 1.4 微米四像素自動對焦 (QPAF) 和 0.7×0.7 微米子像素,並採用了雙層電晶體技術,可在低光條件下增加光吸收並降低噪音,同時保證更小的體積。
這正是其成本爆炸的原因,而該處理器還在打磨階段,能否出現在iPhone 17 Pro上,最終還是取決於工藝的完善和成本能否降低。
2019年蘋果發布iPhone 11,宣告iPhone進入到了深度計算攝影時代。A13晶片大幅提升了IC算力,不僅會使用到傳統的計算攝影算法,還會調用神經網路引擎來提取細節,並運用語義分割,根據畫面的內容對亮度對比度來微調。讓計算攝影來到了軟硬體緊密結合的新高度。
計算攝影的基石正是圖像傳感器。只有藉助更先進的半導體工藝,更高的工作頻率,大幅提升CMOS對像素的處理速度和讀取速度。按下快門之後,所有像素經過基本的邏輯處理,立刻交給SOC,讓後續進行更高級的計算算法成為可能。
由於計算攝影的介入,手機拍照影像快速疊代,算法讓傳感器如虎添翼,傳感器又讓算法有了無盡的可能。大家期待見到的計算攝影的下一個新巔峰,可能就要等到下一款全面升級的CMOS,你覺得它會到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