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軌跡」系列原點故事的重製版遊戲《空之軌跡 the 1st》將於 9 月 19 日正式推出。
近幾年來,Falcom 一直保持著每年一步新作的節奏穩步發展。在去年的《界之軌跡》將系列帶到新的節點後,這家「日本小廠」終於也騰出人手來重新製作粉絲們念念不忘的初代了 —— 可惜沒能趕上「軌跡」發售 20 周年。
考慮到體驗版早已上線,相信感興趣的粉絲們早已初步感受到了重製版的進化。我們這裡僅針對完全沒接觸到體驗版的玩家,講述「the 1st」的樂趣。
重回學生時代
其實這已經是我第四次玩《空之軌跡》了。第一次是 PC 版,第二次是 PSP 移植,第三次是 PSV 重製(並且白金了),大多數流程、支線、選項都記得很清楚。
當然,前幾次的都是 2D 原版重溫,如今雖然劇情、流程、人設沒有變化,但 3D 化的地圖與迷宮還是有些許差異的,部分寶箱位置、內容都有所調整,還新增了「寶箱怪」—— 造型是大寶箱,但走進了會發現它在跳動,很好分辨,需要擊敗怪物才能獲得道具,似乎是替代了原本高難度的挑戰寶箱。

各個地區的原野中都分布著一些隱藏洞穴,仔細觀察地圖發現有未封閉的部分大概率就是了,其中會藏著大量怪物團伙,一舉擊破即可獲得海量經驗與素材,屬實練級聖地。
重製版三度 Remix 了《空之軌跡》原版的 BGM,並且支持隨時切換,選項中就能直接選擇原版、EVO 版或是重製版。看著全新的 3D 畫面,但耳邊響起的依舊是二十年前的熟悉旋律,瞬間回到那個無憂無慮的假日午後。
雖說本作的 3D 建模依舊不是行業一線水準,但遊戲中角色的金屬盔甲居然做出了反射特效,Falcom 看來還是沒有一直在吃老本的。

注意兩人的護肩
同樣也是得益於完全 3D 化,原版中很多 2D 小人無法充分表現的場景,在 3D 運鏡和細緻的表情、動作烘托下變得極為生動。特別是第二章「白花戀曲」舞台劇的部分,比前幾部的演戲就只是舞台上轉圈進化了不知道多少倍,相信一定會讓老玩家感動。

放一張背景讓大家期待
由於版權關係,本次重製版的聲優陣容除了奧利維爾、金、莉拉等少數角色依舊與 EVO 一致,其他幾位角色基本換了個遍。但僅以個人體驗來說,全新的聲優陣容也能很好演繹角色特點與性格,有一種「他/她就是應該這樣」的感覺,令人滿意。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後續劇本寫得有點多,或者是雲豹本地化方面的習慣,這次的重製版也數次出現了「就是那個」「沒有那個必要」等成了梗的名台詞,多少有點出戲。

真正的「Evolution」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空之軌跡 the 1st》並不是用《界之軌跡》的規格重製空軌,兩者無論畫面風格、戰鬥機制和流程形式都有很大的差異。
除完全 3D 化的角色與場景外,遊戲最大的變化是戰鬥系統也從原本的「走格子」變成了即時 回合制模式,有些像《黎之軌跡》,但比近幾部新作的機制要簡單得多 —— 符合社長「想要吸引新人入坑」的設想。

但感覺「漆黑之牙」的表現力弱遜於原版
另一個非常體貼且照顧新手的設計是,近幾部軌跡中「防止遺漏收集要素」的設定也被塞進了本作,包括但不限於商店出現新物品會有紅色標記提示、支線任務有綠色指引等等,怪物圖鑑也無需手動調查,只要打過就自動登記,連最容易遺漏的《紅曜石》都有補救措施,白金難度銳減。
本作還有通過「U 物質」升級的設定,可以在任意工房以「U 物質」作為素材,將武器、防具、飾品甚至結晶迴路升級,提升效果非常明顯,迴路則是「攻擊 1」變為「攻擊 2」這樣質的飛躍。U 物質可以在原野中的閃光點處拾取,或高級怪物掉落,個人體感不是很缺。另外遊戲還內置了一套「成就」系統,玩過最近幾部的應該都比較熟悉,在達成特定條件就能得到各式獎勵,其中也包含了不少「U 物質」。

在流程來到洛連特鎮之後,新增的「快速移動」也正式開放,玩家可以像傳送一樣來到任意曾經到訪過的地點,精細到城鎮內的設施,比如迴路工房,或者用於從迷宮終點快速返回城鎮。
此前採訪中提到的「全新支線任務」主要集中在幾位重要角色,如游擊士夥伴和緹妲等,熟悉他們的玩家一定會感受到驚喜,劇透考慮就不聊太多了。
至於社長曾經重點提到的「主動語音」部分,通常是趕路過程中角色的即時感想,用約書亞吐槽艾絲蒂爾等小對話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
豐富但容易理解的戰鬥系統
和直觀印象中小怪用迅捷戰鬥(即時戰鬥)速刷、劇情用指令模式制定策略的打法不太一樣,等級相近的情況下,其實最效率的做法是兩者結合:先在迅捷戰鬥中用平砍和戰技攻擊積累眩暈槽,蓄滿後按「○」進入指令戰鬥,此時可以直接觸發名為「勇猛攻擊」的特殊攻擊。勇猛攻擊共有三種,包括消耗 5 格氣槽、召集全部成員的「爆裂猛攻」,耗費 3 格氣槽、兩位隊友聯手的「連鎖」,以及無消耗但能補充氣槽的單人「追擊」,多數情況可以直接給小怪打殘,再隨便補上幾刀就能結束戰鬥。
在迅捷戰鬥中,每位角色的攻擊動作也各有不同,比如約書亞主打迅速多段連擊積累眩暈槽,雪拉扎德的戰技是 AOE 效果,奧利維爾則是導力槍遠程攻擊,適用於不同場合的戰鬥。
偶爾還會遇到迅捷戰鬥打不動、物理抗性極高的小怪,由於本作沒有「快捷魔法」,這時也需要儘快切換指令戰鬥,使用各種法術造成有效攻擊。
經典的「天使羊波波(閃耀波姆)」也會偶爾出現,如果不進入指令戰它們會很快消失,所以也需要在指令戰鬥中通過「S 戰技」來獲得最大收益。

指令戰鬥中,每名角色還可以在特定時機發動名為「超能驅動」的能力,在兩回合內為自身附加免疫異常狀態 依角色不同的增益效果,也是原版中未曾出現過的全新功能。特定條件下,角色還會自動發動「支援能力」,如克蘿賽公主能適時恢復被攻擊同伴的 HP 等等。
與之對應的是,敵人也有名為「狂怒增幅」的手段,在血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後會自動觸發,效果是必定命中 硬直時間減半 奪取 AT 獎勵,附帶各種能力提升,推薦留好 S 戰技迅速解決戰鬥,特別是高難度模式下,避免夜長夢多。
料理系統也不僅僅是「回血道具」。在初次完成新料理後,全隊成員都會獲得小幅的永久屬性增益,還會增加角色的支援經驗,用於獲取更高等級的支援能力,在高難度非常有幫助。

當然,作為原作招牌的「導力器」搭配也依舊是核心玩法。雖說早期導力器的「功能」沒那麼豐富,但這樣簡單有效的設計反而更讓玩家有搭配和鑽研的欲望。
總結
《空之軌跡 the 1st》可以說是我近年來最為滿意的一款「軌跡」—— 一方面是感情因素,另一方面遊戲的設計簡繁得當,並沒有為了吸引新人而盲目降低難度,將挑戰與易上手控制在了一個不錯的平衡點。快速移動、收集提示、角色技能微調等便捷性調整讓本作的體驗極為舒適,再加上 3D 化後更加豐富的演出表現,進一步提升了遊戲的可玩性。
雖說本作並沒有太多時髦的設定,也沒有群像劇般的豐富角色陣容,但依舊講述了一個簡單卻觸動人心的故事。即便不是「軌跡」粉絲,我們也願意將本作推薦給每一位 JRPG 愛好者,重溫當年那段「少男少女的冒險旅程」。

優點
-
3D 化后角色的細節與動作演出更加豐富新的戰鬥系統簡繁得當,即容易上手又有一定鑽研空間
-
各種便利功能提升遊戲效率
-
原版劇本已十分出色,重製通過一些細節進一步補完
缺點
-
未能採用「EVO」版本豪華的聲優陣容
-
Falcom 的技術力依舊有提升空間
評測成績
《空之軌跡 the 1st》沒有太多時髦的設定,也沒有群像劇般的豐富角色陣容,但依舊講述了一個簡單卻觸動人心的故事。即便不是「軌跡」粉絲,我們也願意將本作推薦給每一位 JRPG 愛好者,重溫當年那段「少男少女的冒險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