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太空探索的進展,科學家們越來越關注太空對人類生理的影響。最近,宇航員蘇妮塔·威廉斯(Sunita Williams,首圖左)和巴里·威爾莫(Barry Wilmore,首圖右)在國際空間站(ISS)度過九個月,19日安全返回地球。這段時間的太空生活使他們的身體經歷顯著變化,雖對宇航員來說並不罕見。
太空缺乏重力導致體液重新分配,使血液和其他體液從腿部向頭部移動,造成臉部腫脹,故宇航員的臉看起來會比地球更圓。視力也可能受影響,因腦壓變化導致視神經附近液體壓迫眼球,影響視力。
骨質密度變化也是重要問題。科學研究顯示,如果宇航員在太空不運動,一年內可損失約12%骨質。這是因微重力環境會影響骨骼組織細胞,造成骨骼變脆弱。
宇航員還會長高,因脊椎不再受重力壓迫。但多長的身高返回地球後就會消失。此外,宇航員肌肉會萎縮,因太空不會用到這些肌肉。這就是為什麼每位宇航員日常計劃都有重訓,以維持肌肉。
睡眠品質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許多宇航員只能睡約六小時,故經常感覺疲憊。太空輻射也會增加癌症風險,NASA對宇航員輻射暴露量有嚴格限制,以保護他們的健康。
這些研究不僅幫助我們了解太空對身體的影響,還使未來太空探索有更多寶貴數據。以後的深空任務,這些知識都是確保宇航員健康和安全的關鍵。
(首圖來源: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