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到電影鏡頭,最先想到的就是價格昂貴,手動對焦,不過隨著近些年國產鏡頭的崛起,價格也是不斷的下探,讓電影鏡頭普通人、 小工作室也玩得起了。
此前,思銳推出了一個新的系列 「夜行者」,先期三個焦段24mm、 35mm以及55mm,光圈均為T1.2,既然是系列鏡頭自然是體積相當,重量相仿,可以體現出系列套裝的優勢,不過該系列也可以看出,由於是新的系列,焦段不全,前面缺廣角,後面缺中長焦,這對於很對拍攝環境和場景還是有著一定的遺憾。
不過,隨著16mm T1.2和75mm T1.2兩枚鏡頭的加入,讓 「夜行者」 系列焦段覆蓋更加豐富。
延續:
作為 「 夜行者 」 系列的最新成員,兩枚新鏡頭延續了 該系列的設計,分別推出了黑與槍灰兩個配色版本,鏡身鋁合金材質,標誌性的 「籃圈」 加持,整體質感非常出色,當然個人還是更加喜歡槍灰色一些,在整體噴裝上,槍灰色會有細微的金屬光澤流轉,提升了鏡頭整體氣質,此外,如果出現磨損的情況,會讓鏡頭這種別樣的質感。而且,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對於 「亮騷」 的器材更加喜愛了一些。
既然是套系自然要與其他的鏡頭保持一直,新頭的三圍和重量與之前的三枚相仿,濾鏡則是採用了統一的67mm,這樣可以做到搭配穩定器使用,無需反覆調平,搭配跟焦器,也只需微調,使用濾鏡則是一枚足矣,既減輕出行負擔,又可以節約成本,不得不說,現在的國產廠商都很會玩。
這次的鏡頭也同樣是提供了索尼E、 富士X、 佳能RF、 馬徠松L以及M43卡口版本,我們拿到的是M43卡口為了搭配松下Lumix GH6一起使用,不過這套鏡頭是完全可以覆蓋APS-C/S35相場的。
實際使用:
兩枚新鏡頭保持了該系列整體質素,銳度和背景虛化表現都不錯,兩款鏡頭達到了該有的水準,無論你是想數毛,還是拍攝大場景看細節,這支鏡頭都不會讓你失望,背景虛化方面,鏡頭為了追求更加出色的光斑和郊外效果,兩枚鏡頭分別配備了13枚光圈葉片(16mm)和18枚光圈葉片(75mm),平常我們接觸的大多拍照鏡頭都是9枚,可以看出思銳在追求背景表現上確實有所考量。下圖分別為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的背景表現。
在實際使用中,雖然鏡頭是自動鏡頭,但非常方便快捷,由於在設計上考慮到是同一個系列的,所以光圈環和對焦環位置幾乎完全一致,這也使得即使更換了這個系列的其他焦段鏡頭,依舊有著同樣的手感,因為是電影頭,所以採用了無級設計,方便微調,也讓整個操作更加絲滑,並且對焦旋轉角度都是270°,可以進行很細微的操作。
儘管該系列都是手動鏡頭,但只需要簡單熟悉一下,上手使用非常輕鬆,我在使用手動鏡頭的時候也非常牴觸,尤其是拍攝移動物體或者拍攝細節的時候,對焦環轉來轉去,還要反覆放大確認細節,思銳這套鏡頭對焦環阻尼偏小,在做對焦調節時需要簡單適應,一旦上手,會覺得對焦非常絲滑,並且整體對焦行程較長,因此,給予使用者更大的發揮空間,即使應對活動景物時拍攝也是非常舒服的。
由於光圈夠大,且光圈葉片夠多,得到的背景光斑和虛化效果還是非常出色的,在光圈全開始可以獲得非常圓潤的光斑效果,無論是作為背景點綴,還是前景烘托氣氛都是非常出色的。
大光圈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很好的將周遭事物完全虛化掉,只保留主體,突出重點,75mm(等效112.5mm的焦段)配合著鏡頭不錯的銳度,細節表現會讓你非常驚喜的。
在銳度表現上,全開已然非常出色,景深極淺,成像柔和,中心被攝主體非常突出,但因為光圈太大,如果不是周圍環境過於雜亂,需要完全模糊掉的話,亦或者需要周遭事物襯托主體,儘量縮緊1到2檔光圈,觀感更加。
手動對焦的學習成本比較低,簡單適應即可滿足拍攝需要,在試用途中剛好看到了一支喜鵲,在城市生活許久依舊非常怕人,這時候75mm就派上用場了,雖然等效只要112mm,但也足夠在安全距離外進行拍攝,並且不會影響到喜鵲的自由覓食。對焦更是在簡單熟悉後隨時根據被攝主體的移動位置進行細微調整,變得非常輕鬆自如。
如果是工作室或自己想拍攝正經片子的小夥伴,全套購買是最合適的,當然你是查缺補焦段的不算,可以說思銳的這套 「夜行者」 真正做到了不錯的價格,給到你滿意的質素,焦段也可以從廣角覆蓋到中長,幾乎可以滿足你日常拍攝的所有需要,大光圈更是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都能給予你很高的拍攝成功率和出色的效果,或許這會成為你的第一套電影鏡頭,還是用上次的那句話,這套,用的不多,也可以考慮備上一套。
這裡也要說一下,雖然有所改進,但直對強光拍攝依舊會有炫光、 鬼影的出現,這個也是目前國產鏡頭都還有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拍攝時注意調整角度儘量避免強光直射,其他方面這套鏡頭個人還是挺滿意的。
另外,最近剛好在玩大疆的DJI Focus Pro,搭配上跟焦器和雷達對焦系統,可以完全實現自動對焦,而且性能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