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裡我高強度刷某書的攝影內容,發現有不少「客觀」的富士用戶稱騰龍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的長焦端畫質不好,不如直接買適馬18-50mm F2.8 DC DN。這樣的觀點顯然和我之前的使用感受是不同的,但我之前是用的索尼E卡口版本而不是富士X卡口版本,像素數不同。所以最近我拿著騰龍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搭配富士X-H2拍了點片子,分享一些我的使用感受。

我這台富士X-H2之前一直使用的是騰龍18-300mm F/3.5-6.3 Di III-A VC RXD,因為它的焦段覆蓋足夠出色,當我需要畫質的時候換成其他定焦就可以了。所以在我開始使用騰龍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的時候確實可以很大程度上少換鏡頭了,因為它能夠同時兼顧到常規的焦段覆蓋和足夠用的畫質。

焦距:17mm 光圈:F5 感光度:ISO250 快門速度:1/1500s

焦距:37mm 光圈:F4 感光度:ISO250 快門速度:1/5000s

焦距:70mm 光圈:F2.8 感光度:ISO800 快門速度:1/80s
那麼70mm焦段畫質夠不夠用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首先必須得承認的是,在富士4000萬像素下,騰龍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的70mm端全開銳度,是會比其他幾個焦段全開偏肉一點的,但達不到糊的程度。同時70mm F2.8的情況下,這支鏡頭的焦外虛化在APS-C畫幅標準變焦領域是比較柔和的。

焦距:70mm 光圈:F2.8 感光度:ISO250 快門速度:1/480s

放大100%截圖
這樣的畫質表現對於人像拍攝而言,皮膚的紋理較少磨皮壓力降低,同時虛化量也會比入門定焦比如XC35/2更多。如果你需要更高的畫質,那麼只要將光圈縮小1-2檔,就可以得到更為銳利的圖像,對於風光拍攝也綽綽有餘。

焦距:70mm 光圈:F4.5 感光度:ISO125 快門速度:1/850s

放大100%截圖
當然,如果是到了博物館這種同時考驗高感光度和鏡頭大光圈銳度的場景,這套富士X-H2 騰龍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自然不是我手上另一套松下Lumix S9的對手。畢竟C幅4000萬像素對全畫幅搖搖樂9600萬像素,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焦距:31mm 光圈:F3.2 感光度:ISO400 快門速度:1/20s

放大100%截圖
我認為,使用富士X系統本身就是為了「省心省力」,所以我之前選擇的騰龍18-300mm F/3.5-6.3 Di III-A VC RXD作為掛機鏡頭。但當我沒有長焦需求,同時想要兼顧更多題材時,騰龍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相比於其他標準變焦多出來的50/55-70mm焦段確實可以讓我能夠得到更多拍攝機會和更淺的景深。

焦距:17mm 光圈:F5.6 感光度:ISO800 快門速度:1/18s
同時我也承認兩點,一個是當前的時代輕便很重要而騰龍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相比來說並不算輕便鏡頭,但我認為如果追求輕便的話拿個理光GR3/GR3x才是王道。另一個是騰龍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的70mm端全開光圈確實畫質會有所下降,但我同樣認為並非達到了「不可用」的狀態,這個畫質拍攝人像完全夠用。

焦距:70mm 光圈:F4 感光度:ISO250 快門速度:1/680s
所以在各方各面權衡利弊之下,我認為騰龍17-70mm F/2.8 Di III-A VC RXD並沒有某書上所言的那麼差,甚至還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畢竟輕便取向的那款標準變焦目前市面上還需要加價購買,是富士X系統四大需要加價的鏡頭之一,另一款原廠旗艦變焦則有可能在一年內更新二代產品,同樣需要考慮一下是否等待更新。

焦距:44mm 光圈:F2.8 感光度:ISO320 快門速度:1/60s
以上就是我對於富士X系統旗艦標準變焦的看法了,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