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商業價值研究院在年初發布《2025年五大趨勢》,報告中指出全球企業正在加快AI規模化應用的腳步;近半數 (46%) 的受訪企業表示在2025年將運用AI技術優化流程,或者加速推動產品與業務模式創新 (44%) 。
此外,企業級AI的應用方式也逐漸清晰:一部分企業選擇自研自建,將重點放在投資新的業務、應用和場景;然而隨著數據量呈爆炸式增長與技術快速疊代,系統面臨集成困難、甚至必須推倒重來的窘境。有的企業則傾向於利用現有的技術平台,專注於策略制定和執行,與追求長期的投資報酬。
IBM 2024年全球CEO調查結果顯示,近半數 (47%) 的高端主管認為其員工應用AI的知識與能力不足;估計需要取得AI新技能的工作者約占全球勞動力的三分之一,相當於10億人口。然而,目前僅有兩成 (22%) 的企業將AI列為員工教育訓練的必修課。
超過四分之三 (77%) 的企業希望藉由構建生成式AI應用,加速取得競爭優勢;但僅有四分之一 (25%) 的企業IT架構足以支持全企業的AI應用。IBM顧問認為,AI應用開發採取「短打」策略,也許可收立竿見影的成效;但從長遠來看,「短線操作」卻可能讓企業的「技術債」居高不下。IBM顧問建議企業若要投身AI轉型,必須同時妥善興建IT基礎工程,維穩IT架構。
地理定位營銷是數字營銷的重要手法之一;地點對AI應用發展也舉足輕重。近九成 (86%) 的企業表示運營選址受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最大,67%的企業也表示會隨著運營地點調整AI應用內容。這兩個數字在2025年將繼續攀升。因為「地點」不僅代表AI人才庫的質與量,數據與其生態系、IT架構的成熟與韌性,AI應用等更受到當地市場環境、消費者行為、政策與法規的互動影響。
企業積極導入生成式AI的結果之一是IT預算超支,甚至排擠了其他必要的IT支出。調查顯示,僅有18%的生成式AI投資屬於添加經費。在生成式AI技術還無法自證足以持續創造高ROI之際,IBM顧問建議企業採用開放創新模式與敏捷開發,搭配基於實證的決策流程,將有限的企業資源聚焦於有機會產生最大效益的生成式AI項目。
創新商業模式是全球CEO們普遍認為未來三年裡要面對的最大挑戰。企業營收增長來自於創造以AI賦能的個性化體驗,感動消費者,鞏固品牌忠誠度。IBM顧問認為,滿足今日客戶需求的最好方式是採取「聯合作戰」模式 — 通過開放的商業模式,集成串聯企業內外部的能力、專業與資源,增加創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