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們蹭了一波JWST的熱度,分享過一篇《深空攝影你需要什麼樣的設備?》。在文章中可以發現,目前的深空攝影器材已經完全朝著「國產化」 「自動化」方向狂奔向前。前一陣子,銳星光學找到我們,告訴我們它們的兩用望遠鏡SQA55可以提供試用,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們使用了一陣子這支國產望遠鏡,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這一陣子的使用感受。
首先介紹一下銳星光學和天文望遠鏡產品。銳星光學是一家成立於2000年,專注於天文望遠鏡產品的鏡頭品牌。望遠鏡產品大多使用三片式、四片式的高度復消色差設計,核心賣點是無窮遠對焦距離下的彗差和色散控制能力。所以目前深空攝影師都不太會選擇400mm F2.8&600mm F4這樣的天價旗艦遠攝定焦,而是使用價格更低的天文望遠鏡進行創作。
我們拿到的銳星SQA55主打的是「天文攝影和日常攝影兩用」,簡單來講就是它在原本天文望遠鏡的基礎上提供了雙對焦環(常規天文望遠鏡為旋鈕對焦或者抽拉式對焦),和光圈結構(常規天文望遠鏡沒有光圈結構),試圖能夠兼容日常攝影需求。
同時在光學性能上依然採用了天文望遠鏡的那套設計——完全消除色散、極致的像場平整度、儘可能的消除暗角和嚴格的彗差控制。卡口則是天文望遠鏡標準的M48接口,用轉接環適配單反/微單系統。重量也是常規天文望遠鏡的水平,重達2KG左右並配齊了尋星鏡基座槽和200mm標準Vixen型鳩尾板。
那麼這支鏡頭的實拍效果如何?我把這支天文望遠鏡交給了我的好哥們觀星打鳥去拍攝了幾張深空攝影作品。
他目前用的深空望遠鏡是銳星光學的107PHQ,焦距為749mm,因為視角比較窄所以對於拍攝單個星雲比較合適,但對於拍整片空域就有點力不從心了。而SQA55的264mm焦距可以得到更廣的視角,讓他有更多的創作自由度,並且畫質也比常規的人像長焦85mm F1.4&135mm F1.8要好很多。
所以他在試用過這款望遠鏡後認為,SQA55是一款更適合新手入門的天文望遠鏡,價格便宜重量輕,並且以後進階後還可以繼續用它拍攝廣域深空。
那麼這支重達2KG的天文望遠鏡真的可以「日常攝影」用麼?我同樣給大家分享一些樣片供大家參考。
全開光圈拍攝
100%放大截圖
雖然光學結構非常簡單,只有五片玻璃(包含1枚超低色散玻璃和1枚低色散玻璃),並採用較為原始的前鏡組外對焦設計,但成像質量是相當紮實的。在我的索尼A7R4上確實能夠做到「APO」級別的色散控制,並且全開光圈下也沒有明顯暗角。
全開光圈拍攝
100%放大截圖
根據官方數據,這支定焦的全開光圈MTF圖是相當拔尖,實際解析度也確實是一支優秀長焦該有的效果,這個效果是好於一些焦距更長的國產手動長焦鏡頭的。同時這支鏡頭理論上應該也可以再安裝原廠1.4倍或2倍增距鏡,得到500mm 的焦距。
但可惜的是這支SQA55的規格是264mm F4.8。如果再廣一點,光圈大一點就可以拍攝一些超大光圈人像題材,目前這個規格虛化量還不如常規的135mm F1.8。如果焦距再長一些到500mm就可以拍攝生態題材和規劃城市攝影題材,不過好在銳星還有焦距為408mm的SQA85和509mm的SQA106,說不定後面也會有兩用版本推出。
全開光圈拍攝
100%放大截圖
並且由於深空攝影並不用太在意眩光問題,所以在日常拍攝中SQA55的抗眩光能力是低於大部分國產鏡頭的。較長的對焦行程對於風光攝影和微距攝影非常友好,但對於鳥類抓拍和人像攝影就有點麻煩了。雖然官方標註SQA55的最近對焦距離是5米,但實際能夠對焦到3米左右的物體,能夠有一定的微距能力(一般300mm定焦的最近對焦距離在2米左右)。
全開光圈拍攝
100%放大截圖
綜上來說,銳星SQA55雖然在使用方式上進行了優化,讓它能夠看起來像是一支普通攝影鏡頭。但它在光學成像上、鏡頭功能性上依然保持了天文望遠鏡的一切剛需功能,對於希望買一支深空望遠鏡來入門深空攝影的消費者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支鏡頭也有一點遺憾,為了保證深空攝影的可靠性,它的重量遠遠超過了該鏡頭規格該有的水平。即使畫質已經達到了「牛頭」水準,但使用體驗上的較大失分導致實際使用上只能湊合臨時當一支長焦定焦使用。我認為像佳能RF600mm F11 STM IS這樣的鏡頭才是值得國產長焦鏡頭學習的產品,焦距要足夠長,重量要足夠輕,畫質能用就行,但需要更低的的售價。希望接下來銳星光學能夠考慮一下非深空/更入門用戶,做點更能夠兼顧日常使用和深空拍攝的產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