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在公布新款入門超廣角定焦LUMIX S 18-40mm F4.5-6.3的時候,我就非常期待這款鏡頭。因為之前的松下LUMIX S 20-60mm F3.5-5.6雖然體積已經很小巧了,但裝在Lumix S9上還是太大了,需要一款更加輕便的變焦/定焦鏡頭。最近我收到了這款期待了很久的鏡頭,給大家做個使用體驗匯報。

首先介紹一下這支鏡頭的實際體積。松下LUMIX S 18-40mm F4.5-6.3是一支「沉胴」式的變焦鏡頭,在不使用的時候有更小的收納體積。所以只有155克的松下LUMIX S 18-40mm F4.5-6.3是目前收納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全畫幅超廣角變焦/Vlog變焦鏡頭。

可以看到,松下LUMIX S 18-40mm F4.5-6.3的收納長度不僅只有松下LUMIX S 20-60mm F3.5-5.6的一半不到,也是類似焦段但光圈更大的騰龍20-40mm F/2.8 Di III VXD的一半不到,重量也是如此。甚至把對比目標擴展到APS-C畫幅的超廣角變焦產品,松下LUMIX S 18-40mm F4.5-6.3依然還是更小巧,更輕便的那一款。

如果進一步擴展到「餅乾/蛋糕」定焦領域,松下LUMIX S 18-40mm F4.5-6.3依然不遑多讓。如果將松下LUMIX S 18-40mm F4.5-6.3與各類跨卡口的Vlog定焦相比,重量是第三輕的,收納長度是第二短的。並且比松下收納長度短的定焦沒松下輕(佳能RF16),比松下重量輕的沒有松下收納體積小(唯卓仕20、森養18),並且這些產品都沒有L卡口。

那么小的體積自然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較小的光圈值與每次使用時需要擰一下變焦環。也正因為如此,松下LUMIX S 18-40mm F4.5-6.3的變焦環使用了比較能夠提供摩擦力的硬質塑料材質而非橡膠材質。只看焦段的話這支鏡頭的規格與M.ZUIKO DIGITAL ED 9-18mm f/4.0-5.6 II十分類似,也是小體積 入門定位 「沉胴」式廣角變焦鏡頭。但當開始使用後,這款鏡頭的造型非常像松下經典卡片機松下LX100,我作為D-Lux前用戶感覺莫名的親切。

既然體積縮小了那麼多,那麼畫質能否保證呢?我這裡認真拍了不少樣片,現在逐一分享出來。首先我按照一支入門風光鏡頭來考量一下這支鏡頭的畫質表現,畢竟廣角端18mm已經可以拍出不錯的風光作品了。

焦距:18mm 光圈:F10 感光度:ISO200 快門速度:1/250s

9600萬像素下100%截圖
在小光圈 高解析度模式下,這支鏡頭可以發揮出還算可以的畫質表現,放大看也有著比較充分的銳度且在邊緣沒有明顯的像散。

焦距:18mm 光圈:F4.5 感光度:ISO200 快門速度:1/125s
之後我再次用全開光圈 高像素模式 不同焦段拍攝這堵花牆,能夠明顯感覺到這支鏡頭的畫質分布是40mm>28mm>18mm。三個不同的焦段在全開光圈下中央畫質都相當紮實,邊緣畫質焦段越長畫質越好,18mm確實是需要縮小光圈才能夠拉升邊緣銳度。

星芒樣片
不過這支鏡頭的星芒表現有點差強人意,即使縮到最小光圈依然無法得到比較能看的星芒效果。考慮到體積重量和焦段情況,我覺得這不算是比較嚴重的缺點。

焦距:18mm 光圈:F5.6 感光度:ISO200 快門速度:1/5s
綜合考慮之下,我認為松下LUMIX S 18-40mm F4.5-6.3作為一款入門風光鏡頭是合格的,畫質有一定的保證並且在價格方面也是全畫幅無反超廣變焦里比較便宜的產品。18mm確實不夠廣所以如果預算充裕的話LUMIX S 14-28mm F4-5.6是更好的選擇,它的14mm端小光圈銳度真的堪稱旗艦級畫質。

焦距:20mm 光圈:F5.6 感光度:ISO200 快門速度:1/60s
18-40mm焦段 較輕的體積重量讓這支鏡頭也非常適合人文街拍題材,搭配上LUMIX LAB的各種濾鏡,出片效率也是相當的高。畢竟無論是18-21mm、28mm還是40mm都是人文攝影的核心焦段。

焦距:20mm 光圈:F4.7 感光度:ISO200 快門速度:1/1300s
並且松下LUMIX S 18-40mm F4.5-6.3還具備0.28倍的最大放大倍率,實拍能感覺到近攝時銳度依然比較堅挺,偶爾拍攝一些小物件的特寫也綽綽有餘。

焦距:18mm 光圈:F4.5 感光度:ISO200 快門速度:1/250s
超廣角能夠拍出大長腿所以我在這次的拍攝中也試了一下。18mm端確實已經很出效果了,並且放大看模特的臉部清晰度也相當在線,焦外能夠有非常輕微的虛化效果。年初的時候我拿M43系統配9-18mm拍攝人像樣片時,雖然焦段相同但就沒有那麼多的細節了。

焦距:40mm 光圈:F6.3 感光度:ISO200 快門速度:1/800s
而在40mm端拍攝人像時,雖然焦外已經能夠看出一定的虛化效果了,但虛化量是相對較少的。如果要掰扯理論虛化量的話這支鏡頭甚至不如M43系統的松下餅神20/1.7。好在此時的銳度表現十分在線,髮絲和皮膚紋理都清晰可見。

放大100%截圖
同時我們也比較好奇這支鏡頭的實際虛化效果。實測下來這支鏡頭在全焦段下都是過球差設計的泡泡焦外,且能夠看到輕微的洋蔥圈。顯然這支鏡頭在設計之初就選擇了優先保證焦內銳度,犧牲一定的焦外虛化表現,同時我們也不能要求一支入門超廣角變焦有很好的虛化效果對吧?

虛化樣張
影片領域自然是松下LUMIX S 18-40mm F4.5-6.3的重頭戲。由於只有155克重,這支鏡頭應該是目前最佳Vlog變焦鏡頭,18mm端只要稍微往外舉一點點就可以正常錄製自己的A-Roll。

影片樣張
通過機內畫幅的切換,松下LUMIX S 18-40mm F4.5-6.3也可以比較好的覆蓋18-70mm左右焦距,對焦平順且沒有明顯的呼吸效應。不僅如此,雖然逆光仍有眩光問題但相比於LUMIX S 20-60mm F3.5-5.6的反差降低問題輕了很多。

影片樣張
總而言之,松下LUMIX S 18-40mm F4.5-6.3作為目前最小最輕最廣的全畫幅套機鏡頭,同時還是最小最輕最便宜的全畫幅超廣角變焦,在入門風光、人文街拍以及影片拍攝領域都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誠然有不少朋友覺得一支套頭的官方定焦達到3498元有點貴,但到了雙十一套機開始銷售後,套機頭的價格應該是相當驚喜的。

所以隨著LUMIX S9的新配色和新套頭登場,我非常建議大家直接上這些新組合,使用感受明顯好於之前的套頭LUMIX S 20-60mm F3.5-5.6,並且這個結論同樣也適用於適馬fp/fp L用戶。接下來我就要考慮如何把我的LUMIX S 20-60mm F3.5-5.6去換成這支新鏡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