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變形金剛玩具剛剛推出的八十年代,每一個孩之寶正版產品的價格都是遙遙領先,小的十幾塊,大的四十多,柯博文和組合金剛甚至賣到上百元,頂得上父母一個多月的收入。唯有迷你部隊們的價格還算得上略微親民,因此像大黃蜂、飛過山、巨浪、浪花等汽車人成員就成為了許多八零後們第一個入手的變玩。
當然,我作為九零後並沒有親歷這些,只是聽群里的粉絲是這麼說的,如果報道上有任何偏差,他們是要負責任的。
只是如今的迷你部隊也變換了一副嘴臉,蛐蛐大黃蜂和飛過山居然能換一輛2.0時代的mp小車了,有道是情懷無價,官方這套missing link系列從包裝到造型都完整復刻G1,由不得變玩愛好者們不心動。
這兩款玩具的封繪很有g1風格,不過和g1玩具掛卡的封繪相比還是不一樣的,在姿勢上貌似更加靈動一些,突出了可動優化G1的設計理念。
比較有意思的是,封繪上的小車,似乎車身沒有合攏?只能說如此造型十分符合實物的表現……
包裝盒兩側是玩具的實物圖,以及角色編號和名字。
背面則是g1玩具最為熟悉的box art,當然少不了下方的能力曲線。只是在包裝內並未附贈查看曲線所需的紅色塑料片,迷友們只能從c01和02里去找。不愧是官方啊,能省的成本絕不會多花一分錢。
包裝盒上方是變形步驟,和g1玩具幾乎沒有區別,這一點就不如c01和02的改變大了,比較值得讚賞的是手臂與車身靠拳頭固定到了一起,不過對於現代變玩來說也是應有之義。
這倆盒子有多小呢?拿它們和酷態科的充電寶比一下吧。@酷態科,打錢。
在載具形態下,大黃蜂和飛過山與G1玩具基本一模一樣,有所區別的是車頭前面的裂縫可比G1要明顯多了。
玩具非常Q版,正是MP45大黃蜂設計的來源,講道理這種造型的玩具明顯更適合G1而非MP,這也是我很不喜歡mp45的原因。
車尾的備胎或者什麼東西實際是貼紙而非印刷,把玩的時候諸位一定要小心,往好了說是致敬g1情懷滿滿,往不好了說就是節約成本省下每一枚硬幣。
熱感貼放到了機器人的腳底,也是汽車的車底,話說這是哪位天才決定這麼幹的?
玩具的大小也和G1玩具一致,非常袖珍,與UT的小車放在一起比較一下吧。
通過簡單的變形便能將大黃蜂和飛過山變為機器人形態,基本的外觀造型十分G1,連拳頭後面的車輪都沒有任何處理,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呢。
正因為太過清水,所以也不要對大黃蜂和飛過山的美觀程度有太高的期待,問就是致敬,問就是情懷。
可惜背後這一排密密麻麻的鉚釘和螺絲就沒有那麼G1了,看來是為增強可動性而付出的代價。
我這個大黃略微有些中獎,後腦勺的蓋板不能完全直立,使得大黃蜂的腦袋總是略微前傾,仿佛官方親兒子俯視眾生一般,霸氣十足。
它的武器可以收納於腳掌內側,無需擔心這把槍會讓雙腿無法合攏,因為有沒有這把槍這款玩具的腿都無法完全合攏。
飛過山和大黃蜂基本沒什麼區別,都是在G1的基礎上加入了可動設計,肩膀、肘部、胯關節和膝蓋都可以活動了,雙臂甚至能通過雙摺實現更接近人體和更模仿G1的不同取捨。
可動增強之後玩具的平衡性受到了微妙的破壞,如何讓這兩款玩具站穩是一個小小的挑戰。
總之在我把玩的時候它們的平衡和接地無法兼得,要麼會向後仰倒,要麼腳掌無法做到完全接地。
比起大黃來飛過山還多了一門火箭炮,只是設計有些偷懶,無法實現在兩種形態下的收納。
當初的G1玩具在如今的MP比例面前顯得如此的渺小,只是那個時候的快樂似乎再也回不來了,至少我在變形FT通天曉的時候就沒有感受到任何快樂……
作為主打情懷的missing link產品線,官方嚴格遵循了應割盡割的思路,可惜現在的迷友已經學會了用鈔票說話,如今c03和04在閒魚上已經出現了跌價的情況。在我看來,它們最合適的價位恐怕還是應該和當初G1柯博文大哥保持一致,希望這一天能夠早點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