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天津濱海新區工廠內,當邦迪汽車系統(TI Fluid Systems,以下簡稱「邦迪」)的工程師按下啟動鍵,這條邦迪在全球的首條全自動專用的電子水泵生產線正式落地。這是邦迪在華40年本土化戰略的深化,也是代表了其堅定推動下一代熱管理技術的決心。
「這是邦迪汽車系統深度融入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關鍵一步。」邦迪汽車系統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鮑建生坦言道:「自進入中國以來,邦迪從一家以金屬卷焊管技術為核心的零部件供應商,逐步轉型為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領域的系統方案提供者。」
邦迪最初進入中國,是應機械工業部和北京鋼鐵研究總院的需求,為當時的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原中國二汽)的剎車系統提供本土化制動管。如今,邦迪已經在16個城市布局生產基地,這家在流體存儲和流體輸送領域深耕了102 年的企業,已經在中國走過了40年曆程。
這恰恰,與中國汽車工業從蹣跚學步到領跑全球的軌跡深度交織。
邦迪完成「雙連跳」
邦迪的1.0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邦迪將「邦尼卷焊管」引入中國,率先為卡車製造剎車管,同時在家用冰箱領域打開市場。彼時,中國乘用車年產量還不足50萬輛,汽車工業尚在萌芽階段。 這段過往揭示了一個重要線索——邦迪的本土化戰略,從一開始就預示著與中國汽車產業的需求深度綁定。
而今天,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相關機構預測,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 2025 年將達到 1200 萬輛,同比增幅約20%。如今的邦迪也從一家傳統零部件供應商,成功轉型為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領域的頭部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時代改革發展的洪流中,邦迪完成了「雙連跳」。
「我們在中國的前20年,更多是服務家電和商用車市場。直到2000年後,才真正迎來乘用車市場的爆發。」鮑建生回憶說。
邦迪的2.0階段從2000開始。過去的40 年,邦迪陸續在中國 16 個城市投資建設了多個生產基地。
「從北方說起,秦皇島是我們在中國設立第一家制管工廠的所在地,如今已經成為邦迪最大、最現代化的全球制動管金屬制動生產基地。此外,邦迪在大慶、長春、瀋陽、北京、天津也均有布局;2023 年,邦迪在上海成立了電動出行創新中心(eMIC)。在天津,也建有兩大工廠,其中一座就包含目前正式投產的全球第一條全自動專用的電子水泵生產線。」鮑建生略顯興奮的回憶著邦迪的發展歷程。
「藉助百年的制管技術和燃油儲存等技術,我們在中國發展至今,為中國的傳統能源車和新能源車都提供了大量的產品,同時還提供本地化的研發和快速的響應服務。」鮑建生如是說。
在邦迪的發展理念中,「中國特色」 的基因尤為突出。鮑建生用 「雙 100」 定義邦迪的特質 ——100 年的深厚技術沉澱,100個全球基地的協同效應,加之邦迪始終堅持以本土公司的理念深耕本土市場,這使得邦迪不僅具備 「長期主義、工匠精神」 的國際企業特質,它更擁有本土公司的競爭優勢。
鮑建生直言道:「在過去 20 年,我們在中國的管理層幾乎沒有聘用過外籍人士。這是源於我們深刻認識到,本土的人才更了解本土市場的特點和需求,更適合管理本土的業務,也更能充分發揮本土的智慧,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中國市場。
事實也表明,邦迪在中國實現了極高程度的垂直整合。大量關鍵部件的自製,以及整個集成的設計、裝配與製造,均在能在企業內部完成。從研發起步,歷經垂直整合,再到提供系統解決方案,這一完整流程確保了邦迪擁有對客戶的快速響應能力。
「理論上,無論是報價所需時間,還是最終成品或樣品的交付,在中國,我們完全能夠滿足本土客戶的要求 。」鮑建生如是說。
新型eCP 為新一代電車而生
如果說本土化戰略是邦迪紮根中國的根基,那麼技術創新則是其應對行業變革的核心。 就在3 月 6 日,邦迪天津工廠正式投產專為新一代純電動汽車(BEV)研發的 12V 電子水泵(eCP)。
據了解,此次推出的eCP,專門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特性精心優化。其功率範圍靈活,下至 60W、上至 230W,無論何種純電動汽車平台的冷卻需求,均能從容應對,確保電池與動力系統穩定處於最佳工作狀態。
這款eCP在設計上也融入創新環保理念,有效降低了永磁材料的使用量,切實達成了輕量化、高能效、環保效益顯著,同時還具備成本優勢。此外,新款eCP還採用緊湊的模塊化設計。這一設計的優勢在於,能夠更便捷地與現有的熱管理系統集成。如此一來,汽車製造商在生產環節,效率將得到大幅提升。
在運行噪音方面,該eCP表現出卓越的優勢。運行時,可將噪音穩定控制在 40dB (A) 以下,這意味著車廂內噪音將大幅降低,從而為用戶打造極為靜謐的駕乘體驗。
在環境適應能力方面。該eCP在- 40℃的極寒環境到 90℃的高溫環境中都能正常運行,無論面對何種氣候條件,均可提供可靠的性能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據邦迪汽車系統(TI Fluid Systems)MAS應用工程總監劉琦透露,這款eCP的 ECU、電機以及電控部分等核心部件,均實現了百分之百的本土化開發。
在與客戶的合作方面,劉琦介紹了邦迪的兩種合作模式。一種是,在項目前期,與客戶共同定義,深入挖掘客戶在特定應用場景下的特殊需求。另一種則是,依據客戶已明確的產品要求或規範,開發契合其需求的定製化產品。「我們的介入從最頂層的系統級別優化開始,涵蓋效率優化,以及後端的產品可靠性提升、降本增效和成本優化等方面。這些工作均通過與客戶深度合作、緊密綁定來推進。」劉琦說。
不懼車圈「內卷」
技術的創新和演進,當然也不得不考慮市場的的動態變化。
如果為近兩年中國汽車圈尋找一個關鍵詞,那麼毫無疑問就是「卷」。從2024年車市價格戰打的如火如荼,各大車型的終端價格不斷下探,出現史上最低價。到2025年伊始,車企們的明爭暗鬥並沒有偃旗息鼓,開始花樣內卷。特斯拉保險補貼,蔚小理推出了0息購車,比亞迪
、長安
等將智駕帶入了十萬級產品......
過去的兩年,每年年初,總有一兩家公司發起不同維度的競爭,而最終往往都歸結「卷」價格。
對於『卷』這件事,鮑建生反倒不以為意。他坦言道:「如果將價格戰視為無奈接受的狀況,那它無疑是一個負面詞彙。但在我看來,更多地把它看作是一個正向的詞彙。因為從產業發展的邏輯來看,價格競爭必然會催生一系列的創新,也會促使企業積極求變。回顧歷史任何一次產業革命或是新技術推出,幾乎都是在高壓環境下和企業求變的過程中產生。」
憑藉 102 年的技術沉澱與100 個全球基地的協同效應,邦迪並不懼怕價格戰,甚至樂意擁抱這樣的競爭。鮑建生直言道:「102年來,我們歷經風雨,在各個經濟周期的激烈競爭中存活下來。過去我們能夠成功倖存,面對近幾年中國市場激烈的價格戰、白熱化的競爭態勢,以及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浪潮,對於深耕中國長達 40 年的我們而言,應該積極擁抱這樣的競爭機會。」
「卷不是目的,我們的願景是憑藉本土化優勢,為中國 OEM 廠商卸下沉重負擔,助力中國OEM廠商深度優化電動汽車整體性能,共同提升電動汽車的續航性能和可持續性,推動電動汽車產業邁向更高水平。」鮑建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