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目前似乎將所有的希望都投入到18A工藝之中,無時無刻都在重點介紹Intel 18A工藝,目前在Intel Vision 2025大會上,英特爾就宣布被寄予厚望的Intel 18A工藝已經進入到風險試產階段,距離正式量產又進了一步。
作為晶片製造中的重要階段,風險生產意味著已經開始按照量產的流程在走了,意思就是說按照這個步驟可以生產出符合要求的晶片,同時採用最新的製程工藝,只不過生產的效率或者良品率還不能滿足商業化需求,需要後期不斷地改良和矯正,經過幾個月時間之後便進入到小規模量產階段,一切順利了就可以進入到大規模量產。
目前英特爾已經生產了部分基於Intel 18A打造的晶片也就是Panther Lake處理器,看起來進展還算比較順利。根據之前的說法,英特爾將會在今年下半年正式發布Panther Lake處理器,不過要到2026年才能大規模量產,大概率跟今年的筆記本一樣,CES 2026發布相關的產品,同時上市在3月份左右。
英特爾在晶片製造上已經落後台積電很多,導致自家的酷睿Ultra處理器也不得不使用台積電的技術,英特爾希望藉助Intel 18A工藝可以重新來到晶片代工的頂端,成為整個行業的領先者,為此Intel在18A工藝上使用了大量的新技術,包括PowerVia背面供電以及RibbonFET環繞式柵極也就是GAA電晶體,並且從ASML採購了最先進的EUV光刻機,就是不知道除了英特爾之外,Intel 18A工藝是否會吸引客戶的關注以取得足夠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