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護人力短缺問題有解
日本長期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如今許多家庭都已經淪落「老人照顧老人」窘境,甚至有許多老人因無人看護,乾脆屢犯輕罪入獄,把監獄當成療養院;但監獄也沒那麼多人手,於是央請囚犯分擔看護,又是「老人照顧老人」,長此以往,需要照顧的老人更多,能照顧人的老人減少,「老人照顧老人」恐怕也支持不住。
日本面臨高度看護人才荒,2024年12月時平均每應徵者有4.25個工作可選,面對這嚴峻的問題,日本努力研究開放引進外籍看護,但日元下跌,來日本工作的吸引力大減,至2023年外籍看護量止步不前僅約5.7萬人,只占總體看護人力3%。且其實各外籍勞工大國也都出現出生率持續下降,最終勢必出現各先進國家爭搶外勞,屆時日本不見得能靠外籍看護解決問題。
日本知名動畫導演大友克洋早在1991年就推出以人工智慧醫療看護機器為主題的科幻動畫電影《老人Z》,當初奇想如今可能成為最務實的解決方案:解決沒有人當看護的問題,最好辦法就是不用人類當看護,而是改用人工智慧機器人。
過去想用機器人做家務或看護不切實際,因環境無法先編程,且過去機器人也難處理軟性物質,使家務與看護機器人只是科幻作品想像,實際機器人應用多是非人形,如特定專一用途的工業生產線機器人設備。
如今各種傳感器成熟及人工智慧發展,各國團隊的機器人原型,包括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已能處理很多過去無法處理的狀況,包括攝影機拍攝形象以人工智慧自動分析空間及空間物體,理解物體為何,並自動判斷該做什麼事,加上傳感器即時反饋,讓機器人能處理軟性物質,機器人已可做許多過去認為機器沒法做的事,如拿雞蛋或水果、炒蛋、折衣服等。
從基本家務再進一步,就是處理軟性人體,而不會弄傷人類,還能良好互動,那就能幫病人翻身、換尿布等,如此看護人力短缺問題應聲而解。
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3月日本科學未來館人工智慧機器人展,展出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院的菅野重樹教授研發的看護機器人,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登月計劃一環,名為人工智慧擁抱與看護機器人(AI-driven Robot for Embrace and Care,AIREC),四輪全方向移動底座,兩隻手臂可負重8-20公斤,視手臂姿勢與動作而定,頭部有兩攝影機,全高166厘米,肩寬66厘米,內置人工智慧能自動判斷環境完成任務,如自動辨認理解飲料瓶位置,將飲料瓶放到托盤上。
不過團隊目前只讓AIREC做基本家務,因要與人類互動,安全性考量得更高,2030年AIREC才會準備好可進駐醫療院所或療養院執行看護,且售價不便宜,一台可能超過千萬日元。雖然如此,日本看護人員年薪約333.5萬日元,也就是說,如果AIREC能跟真人一樣工作不需人類輔助,機構買三年就能回本,更不用說AIREC不會生病、不會請假、不會像外籍勞工賺夠錢就回國,也不會有各種管理問題。
不過AIREC比較是兼顧一般家務與普通看護,若完全失能者,甚至得醫療插管的老人,那與其做成人形機器人,《老人Z》的座艙式機器人可能更實用。大友克洋年僅70歲,或許在他有生之年,能親眼看到《老人Z》從幻想作品變成真實。
(首圖來源:AIR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