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鮮為人知的松若,通過近期有節奏的消息釋放,此刻已經成了攝影裝備領域被討論最頻繁的新銳品牌之一。
昨天晚上,松若官方終於放出了旗下首款適用於35mm全畫幅無反光鏡相機的AF 50mm F1.2 Moonlit鏡頭,並公布零售價僅4999元,大幅刷新同類產品的價格底線,可謂出手即「王炸」、首戰即目指巔峰。

起初,對於這個新品牌,我的態度大約僅僅是:哦,又一個。
這是一種很矛盾的心態。一方面,作為中國人,當然希望本土製造業的優勢越來越多地輻射到自己所愛好的領域;另一方面,長久以來本土創業品牌在攝影/電影鏡頭領域的成就,似乎並沒達到期望值,總是感覺「還差那麼一點」。
國產品牌越多,就越多一份這樣的感慨。我不懷疑中國人能做非常棒的鏡頭,我們已經做出了很多非常棒的鏡頭,但卷法未免太過單調簡單。
大浪淘沙之後,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的本土品牌,做到了極致的性價比,就像我們在其他工業領域所做到的那樣,狠狠地給以前不可一世的洋大人們上了一課:如何用合理的成本做出足夠體面的產品。
他們普惠務實,但是他們卻沒講好自己的故事。

有的品牌,可以做出非常優秀、乃至一流、乃至頂尖的性能指標,就像我們在其他工業領域所做到的那樣,縱情地發揮產業鏈、供應鏈和技術創新力的優勢。
他們本可以成為新標準,但是他們卻沒講好自己的故事。

國人更願意做實事,無可厚非——這是我們如今強勢民族復興的根源所在。但在當下這個年代,要在商業社會更進一步,品牌需要學會柔軟,需要在整片商業文化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位置。

作為一家默默創業的公司,松若是最近一個月才進入圈層視野。但很奇怪——至少我個人感覺這很不像是一家初創企業,他們不僅專注於產品性能,也深諳品牌構建之道。

相比已經摸爬滾打多年的同行們,松若似乎一夜間便有了更完整的品牌形象,以至於人們一下就能知道:噢~這家公司是來真的,他們要做高端的產品和品牌。











仔細看看這條廣告、這些樣片——在全畫幅、自動對焦、F1.2和4999元之外,屬於國產鏡頭的故事從這一刻開始好像真的有點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