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休息時看似無害的徵兆,可能是心臟病警訊

2025年03月11日 首頁 » 熱門科技

休息時看似無害的徵兆,可能是心臟病警訊


心臟病是全球健康重大威脅, 每年奪走數百萬人生命,稱為「沉默的殺手」,因心臟病初期症狀非常輕微,許多患者直到病情惡化或發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塞或心臟驟停)時,才意識到嚴重性。

最近英國創業公司科技公司PocDoc首席科學家弗拉基米爾‧古巴拉(Dr. Vladimir Gubala)醫生再次提醒人們,心臟病的潛在徵兆不是只有胸痛,疲勞、胸悶、暈眩及呼吸急促等,也可能是預示心臟病的警訊。即使這些症狀幾乎微不足道,對生活影響不大,仍應提高警覺不可忽視。

提到心臟病時,人們最先想到的症狀往往是劇烈胸痛。然而許多心臟疾病初期患者,可能會出現較隱晦但同樣值得重視的徵兆:

一,胸悶或壓迫感:古巴拉醫師指出,胸悶、胸部有壓迫感或類似「擠壓」的感覺,可能是心血管問題的早期警訊。這種感覺可能發生於運動時,也可能休息時出現。如果胸悶或壓迫感休息時發生並持續不退,應特別警覺儘快就醫。

二,呼吸急促:許多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時會感覺呼吸困難,甚至靜止時也感到喘不過氣。這可能是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輸送至全身,導致身體缺氧。

三,頭暈或暈眩:如果運動或站立時突然暈眩,可能是心臟血流不足,也可能是低血壓或心律不齊引起。

四,不明原因的疲勞:如果經常感覺很疲勞,甚至連簡單活動如上下樓梯都很吃力,可能是心臟功能退化跡象。

五,下肢水腫:腳踝、小腿或腳部腫脹可能是心臟無法有效輸送血液,導致體液滯留。

六,心律不齊或心跳過快:心跳異常,如過快、過慢或跳動不規則,都可能是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或其他心率問題所致。

心臟病警訊容易被忽略,主因是這些徵兆並非獨特典型症狀。如胸悶、呼吸急促、疲勞等,容易誤認為壓力大、感冒或過度勞累,許多人以為只有劇烈胸痛才是警訊,而不知道心臟病症狀的多樣性。

此外,忙碌生活步調讓人容易忽視不適感,或因害怕就醫而一再拖延。某些心臟病症狀又與胃病、焦慮等相似,增加誤判機會。更令人擔憂的是,有些人因恐懼被醫師診斷出有病,選擇視而不見逃避就醫。多種因素層層交疊,使原本可早期發現並控制的心臟問題,最終演變成致命的生命威脅。

近年科技進步,各種能即時、長時間監測生理數據的穿戴設備為人們早期發現心臟病的徵兆,提供另一項選擇。這些產品不僅可長時間監測心率,提供客觀的參考數據,還可在心率異時常發出警報。這些設備還能記錄運動量、睡眠品質等數據,讓用戶更了解身體狀況並當就醫參考。

雖然科技產品讓健康監測更便利,但科技日新月異的今日,再先進設備也無法取代人們健康意識,心臟病初期隱晦的徵兆仍容易忽略。為避免悲劇發生,日常生活,我們應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不論輕微胸悶、異常疲勞,或偶爾頭暈,都值得留意。此外,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及定期健檢等,都可為心臟健康築起更堅實的防線。

(首圖來源:Pixabay)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