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幾年我們有講過索尼正在「查漏補缺」,完善自家產品線。2024年的索尼本質上也是在做這件事,將漏掉的Ai識別對焦補給Alpha 1 II,將多年沒更新的入門機身補上等等。那麼索尼今年的產品都有哪些呢?我們今天來給大家盤點一下。
新全能旗艦——Alpha 1 II
這是一台讓參數黨怒斥,讓體驗派歡呼的機型。怒斥在於規格參數基本原地踏步,除了換用了Alpha 9 III的殼子增加了Ai晶片外毫無長進,別家都有了8K/60內錄索尼還在8K/30。體驗派歡呼在於實際使用感受在對焦識別率大幅度提高後拍攝效率有了明顯升級,並且高感和動態範圍也進步了,是索尼系統中少數在拍照和拍影片兩個領域都將性能拉滿的唯一機身。也正是這個原因,有多位試用過Alpha 1 II的同事和朋友都認為它是今年的年度最佳相機,不知道各位如何看待~
入門級大升級——ZV-E10 II
距離索尼發布ZV-E10已經三年過去了,ZV-E10 II終於閃亮登場。這台相機同樣也是褒貶不一的評價,褒的地方在於它用上了a6700的同款傳感器,具備4K/60影片錄製能力,並且還用上了FZ100大電池,完全可以給FX30/a6700用戶甚至FX3/ZV-E1用戶當備機使用。貶的用戶則主要集中在ZV-E10 II取消了機械快門,無法使用閃光燈進行人像創作。但它本身就是一台主攻影片拍攝,輔以照片拍攝的入門機型,你們說對吧?
專業一體機——PXW-Z200&HXR-NX800
PXW-Z200和HXR-NX800是PXW-Z150和HXR-NX200的升級機型,都採用了1英寸堆棧式傳感器20倍光學變焦鏡頭,最高支持4K/120影片錄製規格,Ai主體識別智能對焦系統,電子無極ND濾鏡以及紅外夜視拍攝功能。這類攝像機一般用於新聞採編領域,價格不菲同時需要較高的穩定性,自然也得到了不少數字電影機使用的高規格功能。
PTZ攝像機——BRC-AM7
將PXW-Z200/HXR-NX800裝上電動雲台並且支持遠程控制,你就能夠得到一台BRC-AM7啦。由於具備雲台結構,BRC-AM7內置AI智能構圖功能,能夠準確跟蹤主體並平滑運鏡。雖然這款產品依然是廣播級的,但這些技術理論上都有機會運用到民用產品上,值得期待~
超三元旗艦——FE 28-70mm F2 GM
FE 28-70mm F2 GM毫無疑問是今年年度鏡頭的最有力競爭者。我甚至都找不到它有什麼缺點——全焦段賽定焦的銳度,單反時代24-70/2.8的重量,優秀的呼吸效應控制能力,影片拍攝中能夠運用到的齊焦功能,以及看似很貴實際很合理的2.2萬元售價。也正是這些種種原因,導致我司有同事在試用過這支鏡頭後就對它念念不忘,打算在2025年賣掉4090「戰術級」顯卡換它。
新時代人像神頭——FE 85mm F1.4 GM II
最後一支急需更新的GM定焦在2024年也終於落地了。FE 85mm F1.4 GM II的各方各面升級都很值得肯定,重量輕了,畫質好了(個人實測堪比135GM),對焦速度也快了,虛化過渡也是比較中正正常的水平。如果說FE 28-70mm F2 GM可以作為年度變焦鏡頭的有力候選人,那麼FE 85mm F1.4 GM II就是年度定焦鏡頭的核心種子選手之一。
原廠輕便大三元——FE 16-25mm F2.8 G&FE 24-50mm F2.8 G
自從2018年騰龍28-75/2.8發布後即爆賣,輕便大三元變焦成為了市場上的香饃饃。在副廠爽賣6年後,索尼終於推出了做工更精良,功能更全面,對焦和畫質也足夠有保證的原廠輕便大三元變焦。FE 16-25mm F2.8 G是一支沒妥協畫質,犧牲了長焦端的超廣角變焦,如果有F2.8需求且有標準變焦的情況下,它確實可以作為GM平替選購。而FE 24-50mm F2.8 G解析度雖然也同樣出色,但優先保證了背景虛化和體積重量,這使它成為了一支非常出色的影片變焦鏡頭。
領夾式麥克風——ECM-L1
索尼D11系列配套的ECM-77系列領夾麥廣受用戶好評,所以2024年在消費級產品線上推出了單聲道的ECM-L1,配合無線麥克風/錄音筆/手機使用。由於是專品技術下放,價格也要比純消費級的立體聲領夾式麥克風ECM-LV1要貴很多(接近7倍),但我只能說效果方面一分錢一分貨,懂得都懂。
目前來看,2025年大家都非常期待索尼的Alpha 7 V能否登場,給大家帶來全畫幅「基準」的更新。同時理論上Alpha 7S IV也到了該更新的時間了,索尼到底是繼續低像素高影片規格還是推出一台「小Alpha 9」兼顧攝影和影片拍攝,很值得大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