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灣Gekerwan發布了新的影片「全球首開Switch 2晶片!性能到底有多強?」,首次向玩家展示了Switch2的主板。
他表示主板是從閒魚花1000元買到的,外觀與之前泄露的圖片一致。把上面的晶片拆下來磨開逆向一下,看看Switch 2的CPU和GPU到底是什麼規格,再用FIB-SEM量一量電晶體,確認一下工藝製程。最後用規格相近的PC模擬一下性能!Switch 2到底有多強?」

簡單的說一下吧,說白了switch2就是一台CPU比較弱,GPU則比較強的機子。這裡也體現了任天堂的聰明之處。畢竟想switch2這類主機設備,無需太考慮多線程任務,對於CPU的需求並不大。另外壓低CPU也可以讓switch2獲得更低的功耗和更好的續航。因此任天堂把成本堆在GPU方面,提升switch2的畫面和性能。同時讓GPU可以滿足DLSS,獲得了差值和光追等等新功能。可以說任天堂這次的刀法還是挺精準的,恰到好處。


影片提到Switch 2 SoC的面積不僅是原版Tegra X1 20nm SoC的兩倍(207平方毫米 vs. 118 平方毫米),甚至比RTX 3050 Ti移動GPU還要大。此外,晶片的製程節點並不完全是8nm,在某些方面更接近三星的10nm工藝。

極客灣Geekerwan強調,Switch 2的GPU顯然採用了安培 (Ampere) 架構設計,儘管它似乎更接近Ada Lovelace架構,但布局卻很獨特。

Switch 2底座模式:GPU性能強於蘋果A18 Pro,但不及驍龍8至尊版和R7 8845H集顯,和XSS就差的更遠了。PS5 GPU性能是NS2的4.3倍,RTX 3060是NS2的4倍
Switch 2掌機模式:GPU性能不及Steam Deck,但超過了PS4,介於驍龍8Gen 2和8Gen 3之間
和Switch 1對比,確實提升「巨大」::底座模式,翻了7倍,掌機模式翻了7.5倍,但還是沒有達到老黃宣傳的「10倍性能提升」




此外,也有玩家對NS2目前的性價比表示不滿:根據極客灣給出的評測數據,NS2掌機模式峰值性能堪堪打敗GTX750Ti、底座模式也無法同1050Ti競爭,僅略高於蘋果A18 Pro。不過這種吐槽基本上沒什麽意思,畢竟掌機模式更加看重的是續航,畫面和性能變成了次要。而且你看看蘋果手機的價格,再看看switch2的價格,一對比就知道了。要再提升也可以,但是一台switch2賣8000甚至1萬多,你接受得了嗎?
而目前這個影片評論最多的是「當心任天堂法務部」以及「閒魚首發的含金量」。目前不清楚任天堂法務會不會出手。
Switch 2主板和1代主機對比:


Switch 2主板配件規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