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2公布以來,引發的爭議屬實不少,機器貴、遊戲貴、儲存卡貴,玩個遊戲成本突然高了一大截。
這些雖然讓人肉疼,卻還能算是情理之中,最讓全球玩家們受不了的,還是NS2的「鑰匙卡」。
所謂的鑰匙卡就是不含數據、只有遊戲啟動憑證的卡帶,插入後需要和數字版一樣完整下載數據才可以運行。
其實早在NS就已經有類似的卡帶了,例如《生化奇兵》《GTA》《NBA2K》等遊戲卡帶,都需要下載十幾甚至幾十GB的數據。如今任天堂只是把這種形式的卡帶正式歸類了。
且不說收藏價值和遊玩便利性,鑰匙卡最大的問題,是它直接關乎NS2的存儲空間。
隨著NS2性能提升,許多容量動輒60、70GB的3A大作都能帶得動了,但內置的256GB對於這些3A遊戲來說簡直捉襟見肘;而拓展的microSD Express儲存卡(EX卡)如今又價格昂貴。
買卡帶本該是節省存儲的「解藥」,結果鑰匙卡反而變成了「存儲殺手」。
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鑰匙卡的存在也未必全是壞事。
在以前,這種容量巨大的遊戲,廠商往往也是小卡帶 巨型下載數據包的方案。甚至有的乾脆就不會推出實體版,玩家就只能接受不可退、不可轉讓的數字版。
如今的鑰匙卡雖然需要下載,但至少提供了實體卡,至少保留了實體遊戲最寶貴的一點:二手交易。
而任天堂之所以要搞出「鑰匙卡」這麼個概念,背後不僅是時代背景下的多方面權衡,更可能是「任式浪漫」的堅持。
NS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地和卡帶這個載體相匹配。以NS的性能來說,它的遊戲容量不會大到離譜,對讀取速度的要求也沒有非常誇張,而當今這個時代,這個容量和速度的閃存價格雖然比光盤還是貴一些,但也沒有很誇張。
但隨著遊戲容量不斷增大,對讀盤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原本的 NS卡帶已經難堪重任,因此任天堂不得不選擇了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卡帶,這也直接導致了實體版成本的顯著上漲。
這樣的成本上漲,最終也就轉嫁到了玩家身上。
這也是為何《馬車世界》《咚奇剛》這兩款使用NS2傳統卡帶的遊戲,卡帶版要比數字版貴50元(官方定價),加價就是高速大容量卡帶最直接的影響。
而像是《雙影奇境》這個遊戲的容量更是達到了73GB,直接就超出卡帶64GB的上限了,根本上斷絕了一張卡帶包含全部數據的可能。
如今大量第三方遊戲都存在首日補丁,或是像《魔物獵人》《快打旋風》那樣長線運營,無論如何總歸要下載更新數據、DLC數據,卡帶的收藏價值已經遠不是當年的實體版遊戲了。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鑰匙卡的推出似乎也成為了某種必然。
好在,任天堂的第一方遊戲仍然堅持使用「真卡帶」——畢竟要起到個帶頭表率作用嘛,要是你任天堂自己都不用,憑什麼讓第三方廠商用真卡帶呢?
據傳,NS2的卡帶目前只有64GB一個容量檔位,不像NS時代有4G、8G、16G、32G多種規格。
這意味著廠商無法用「小容量卡帶」偷工減料,要麼就用鑰匙卡,要麼就一次性上大容量卡。
雖然初期64G卡帶成本偏高,但若NS2普及量夠大,未來卡帶成本下降指日可待。或許,鑰匙卡只是NS2初期的「陣痛」,等生態穩定後,第三方真卡帶依然會有不少。
即便如此,我們也無法否認一個現實:數字化浪潮正以不可逆的趨勢席捲整個行業——不僅僅是遊戲行業,而是整個娛樂文化產業。
音樂CD早就邊緣化,電影藍光也在逐漸退場,甚至實體書籍也在面臨著電子書的衝擊。隔壁PS5和XS都在有意引導玩家購買數字版,甚至推出了純數字版的主機。
數字化也是廠商們樂於看到的,因為數字版能夠有效遏制二手交易,為廠商帶來更高的收入。
身處這樣的時代浪潮下,不是你我一句「我喜歡實體版」或者「不出實體不買」就能改變行業的。
未來幾年,隨著遊戲規模進一步擴張、對加載速度要求日益嚴苛,數字版將愈發成為主流選擇。
鑰匙卡無法阻止數字化的大潮,但至少還保留了實體遊戲的自由——你可以享受卡帶填滿卡盒的收藏感,可以隨心所欲地出二手,當然也可以親手分享給朋友。
任天堂也是御三家最不希望實體版消亡的,因為在歐美和日本,將實體遊戲擺放在貨架上任人挑選,至今仍是非常主流的銷售方式。
如今雖然大家都在噴鑰匙卡,但這或許是任天堂對實體遊戲做出的最後一份堅持。
NS2的鑰匙卡爭議,表面上看是一次技術退步,但背後卻是遊戲載體進化過程中的兩難選擇。
你想要更美的畫面、更大的世界、更少的讀取,那就意味著你得接受更大的容量、更高的存儲要求,以及更昂貴的成本轉嫁。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任天堂發布的最新遊戲機再也沒有了實體版插口,你會回頭看看柜子里收藏的「鑰匙卡」,感慨它至少曾經堅持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