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顯卡升級是AI時代的進步,還是遊戲玩家的『智商稅』?

2025年04月27日 首頁 » 熱門科技

等等黨今年真的過得有點辛苦。眼看 2024 上半年已經過的差不多了,NVIDIA 卻在舞台中央秀了一把「紙面發布」。RTX 50、60 系列的 PPT 飛得滿天都是,可真正能摸得著的測試卡連空氣里都找不到幾片,評測博主們只能對著新聞稿抓頭髮,觀眾則在彈幕里狂刷「爺青結」。

 

顯卡升級是AI時代的進步,還是遊戲玩家的『智商稅』?

 

本來大家指望老黃掏出一副王炸,結果沒想到牌桌上只扔了一張沒翻開的「請各位稍等」。這時候你就能明顯感覺到,現在的顯卡圈子,熱鬧的多半是梗和段子,真正的性能「硬貨」猶如天邊月。

紙面性能 vs. 真實世界:秀肌肉別只秀朋友圈

NVIDIA 這波最大的槽點,就是把「性能提升」寫進了 PPT,卻捨不得把測試樣卡塞進快遞盒。官方直播里張口閉口就是「兩倍 AI 性能」「DLSS 更上一層樓」,聽著似乎下一秒就能穿越進 8K 240 幀的電馭叛客夜之城。實際情況呢?評測區的大神不是在排隊蹲樣卡,就是在論壇里互相安慰「先寫個開箱稿湊數吧」。用戶想看真刀真槍的跑分,只能看到一堆「預計性能」「可能提升」。這就像黃牛把演唱會門票炒到原價三倍,卻告訴你「先付錢,位置還沒定」。

 

顯卡升級是AI時代的進步,還是遊戲玩家的『智商稅』?

 

更誇張的是,那些好不容易拿到首批 Engineering Sample 的媒體,還被卡在驅動和 BIOS 的多重加密中。連 GPU-Z 都認不出來核心名字,跑起 3DMark 隨時彈窗「Unsupported device」。官方驅動倒是同步上線,可據說 log 里寫著一排「Known issue:偶發藍屏」「偶發花屏」「偶發掉幀」,看著就讓人心慌。「史詩級優化」瞬間變成了「史詩級玄學」,評測結果自然也就玄之又玄。

營銷話術:發布會把話說滿,實體到手被罵成狗

說實話,老黃家這幾年宣傳套路可謂爐火純青:先用各種略帶玄學的對比圖——「左邊低糊,右邊高清」,再配合讓人眼花繚亂的柱狀圖——「藍條是友商,綠條大一截」。每發布一期新卡,必帶「三個史上最」——「史上最強光追」「史上最強 AI 計算」「史上最環保包裝」。這些詞看多了,難免讓人產生「哦豁,又來一套」的審美疲勞。真到手一看,實際遊戲幀數提升只有可憐的 5%—10%。,可想而知那股落差有多大。

 

顯卡升級是AI時代的進步,還是遊戲玩家的『智商稅』?

 

更魔幻的是,官方連定價都玩起了「量子態」。直播里喊著「保持與上一代相似的建議零售價」,可一轉頭電商平台就出現「首發搶購價 雜七雜八的包裝禮盒」。經銷商乾脆直接貼出一個「到店詳談」,把價格搞得像藝術品拍賣。。MSRP 直接成裝飾,消費者就像在玩猜謎遊戲,「到底我錢包不夠,還是顯卡太會漲?」

5070 Ti評測冷思考:性能、價格與AI時代的無力感

5070 Ti最近一波評測,其實是把這個行業走向赤裸地攤在桌前——紙面數據看著有提升,尤其是AI運算和編碼方面多了賣點,結果傳統遊戲渲染還是擠牙膏。1440p和1080p下表現也算穩定,BUT高價下庫存稀缺,想入手建議價幾乎做夢。和上一代80系一較,乏力得讓人心涼;對上同檔位AMD,也只是偶有亮點但整體難扳回。

說白了,技術進步是有,但換算成真實「爽點」遠遠不夠。這讓一眾玩家更傾向繼續等待,畢竟玩陽縣和錢包不是誰都能雙全。

 

顯卡升級是AI時代的進步,還是遊戲玩家的『智商稅』?

 

新卡的AI、光追和編碼能力,雷聲大雨點小——光線追蹤進步有限,Tensor核帶來了神經渲染的小高潮,GDDR7顯存也許支持了更高刷新率,但大家關心的還是實打實「性能有多快」。要說亮點,就是AI超分和新內存或許能讓4K、240Hz變得不再是夢,可基準幀速和渲染異常的老毛病還得靠玩家做小白鼠。

散熱和功耗也有長進,比如華碩三風扇方案能守住 70℃,瞬時峰值功耗 360W 也算能接受。AI應用和影片編輯性能驚喜,3D建模提升有限。換句話說,它是那種「很有潛力,但總讓人差點勁兒」的典型產品。

5060/5060ti定位:誰才是真正的「親民卡」用戶?

按理說,xx60 傳統上是顯卡里的「親民擔當」,3000 元—4000 元檔里的性價比之王。但新一代 60 系列卻似乎不僅沒親民,甚至還顯得有點「恃寵而驕」。NVIDIA 這次強調「專為老 60 系用戶升級」——聽上去挺貼心,其實暗戳戳把群體鎖死:不升級 DLSS 3?那就繼續老硬體吧;想要 AI 解析度超採樣?嘿,門票翻倍。結果就是,玩家發現自己仿佛掉進了「甜點卡陷阱」:結果,不買怕落伍,真買卻被割肉,高端低端都沒落好。

 

顯卡升級是AI時代的進步,還是遊戲玩家的『智商稅』?

 

這裡還得吐槽一句,現在主流 3A 遊戲對硬體的胃口越來越大。各家廠商張嘴閉嘴「2K 144 幀起步」,這對老 1060、2060 用戶簡直精神打擊。可真正想換卡的人,打開購物車冷靜三秒,又會問自己:同價位能不能直接買台次世代主機?畢竟 PS5 大促的時候兩千多帶走,還自帶獨占遊戲。顯卡價格要真是浮動個 500—800,很多囊中羞澀的玩家一咬牙就跑去投主機懷抱了。

AI 光環:畫質進步還是幀數幻術?

NVIDIA 現在把「AI」兩個字寫進每一個發布段落,搞得你不愛 AI 都不好意思上網衝浪。什麼 DLSS、Frame Generation、Ray Reconstruction……聽著都高大上。可問題在於,AI 終究是算法,算法越猛,對底層硬體和驅動的要求越嚴苛。尤其 Frame Gen 那套多幀插值,看宣傳片流暢得跟絲兒似的,可真正玩 FPS 遊戲的人,總能察覺到準星在微妙地「飄」。於是論壇里就出現一派「靈魂畫質派」和「原汁原味派」的爭論:一個說「30 幀看起來像 60 幀,香!」;另一個說「假的就是假的,你騙不了我的眼睛」。

 

顯卡升級是AI時代的進步,還是遊戲玩家的『智商稅』?

 

更糟糕的是,遊戲開發商為了追趕顯卡廠商的步子,經常被迫「帶病上崗」。廠商卷AI,遊戲圈只能「被動找補」,開發方疲於適配,BUG、花屏、建模開裂層出不窮。玩家高價買卡,卻成了技術試驗田,花錢買體驗還得幫開發組找Bug。大家都想第一時間支持最新特性,萬一趕鴨子上架,便出現了奇怪的光線反射、閃退、建模開裂……這些背後都是技術債。最後買單的還是玩家:花了高價顯卡錢,卻得到了「演示級」體驗。

價格迷霧:官方 MSRP 成了「霧裡看花」

不得不說,近年顯卡定價變得越來越玄。它存在的意義大概是:讓公關稿里的「價格穩了」這幾個字顯得更好看。真正到了京東自營、某寶旗艦,或者線下電腦城,店員甩出來的價格就像股市K線,忽高忽低。尤其遇到某些網傳「顯卡又要漲價」的風聲,商家先提價再搞「限時直降 300」,你以為薅到了羊毛,其實只是在原價上打了個半折回去。久而久之,消費者被練得像期貨交易員:看庫存、看匯率、看台積電代工產能、看國際航運。誰能想到買張顯卡,要研究這麼多宏觀經濟?

 

顯卡升級是AI時代的進步,還是遊戲玩家的『智商稅』?

 

說到台積電,真不能怪 NVIDIA 一家想漲價。先進制程儼然成了奢侈品,小小一片 4 nm 晶圓,每平方毫米造價直線上升。英偉達要想保證毛利率,又不想把售價提到讓人罵娘,只能在刀刃上削成本:比如同型號分多個「閹割版」、VRAM 減半、顯存位寬鎖窄……看參數表一堆小星號,真是「字越小,事越大」。於是玩家調侃:以後顯卡得像買車一樣看配置單,基礎款、豪華款、旗艦拉滿款,一字排開讓你挑。

溝通翻車:合作夥伴也吃瓜

發布會前後,網上還冒出了不少渠道商吐槽:樣卡遲到、定價沒譜、宣傳物料不到位……搞得零售端也跟著心慌。以前「疊疊樂」時代大家還指望搶個首發價高價脫手,現在消費者心態平穩多了——寧肯等等,也不做冤種。只要鋪貨慢上半拍,大概率就是「電商罵聲 線下積壓」雙重打擊。NVIDIA 對合作夥伴的管理要是再捏不住節奏,恐怕到時不是「搶不到卡」而是「一屋子卡沒人要」。

 

顯卡升級是AI時代的進步,還是遊戲玩家的『智商稅』?

 

玩家吐槽:薅羊毛可以,但別真把玩家當羊

說到底,玩家並不是排斥技術進步,大家只是不喜歡被晃點。你可以告訴我「這是實驗性功能,風險自擔」,我可以自願當小白鼠;可如果你拿「行業革命」四個字忽悠我掏腰包,實際卻是不成熟的產品,那就有點噁心人。

 

顯卡升級是AI時代的進步,還是遊戲玩家的『智商稅』?

 

更別提如今全球貿易局勢一天天跟過山車似的,關稅隨時能翻篇。買卡之前你得先看新聞,再看海運費,再看匯率,不然明天可能多花幾百塊。風聲鶴唳之下,等等黨就越聚越大,再加上主機陣營、雲遊戲、掌機的多路分流,顯卡市場想保持銷量增長,沒個硬東西真不行。

2025年等等黨「勸退潮」:早買早享受還是繼續觀望?

這一年,等等黨在電腦圈影響力肉眼可見地變弱。過去看準礦難、疫情的機會一頓抄底,但如今顯卡市場反而觸底反彈。很多人以為「等一等會更便宜」,實際上卻一路等到了投資回報流失。

比如 2022 年首發的 4090 持有者,早買兩年半用得舒服,現在還能賺價差。反觀 4060 這種入門顯卡,後期反而漲價!市場神邏輯讓人無語。想要高性能電腦的玩家,等可能只能等來更貴的標價。

 

顯卡升級是AI時代的進步,還是遊戲玩家的『智商稅』?

 

有時候,生活中的選擇不是只看價格——體驗和需求同樣重要。玩樂有時,青春有限,預算只要許可,不如及時入手,免得眼睜睜等來遺憾。與其做等等黨,不如「早買早享受」,對自己好一點,主打一個舒服。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