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要閉源」在科技圈的影響力不亞於「iOS要開源」,如今,前者似乎正在成真。
最新消息,谷歌已向Android Authority確認,最快從下周開始,谷歌將完全在內部開發Android,同時,官方也將逐步放棄對Android的開源項目(簡稱AOSP)的維護。
雖然谷歌在採訪中表示:「我們會繼續開源,只是推遲發布。」但毫無疑問,Android終究還是「淪陷」了。
具體來看,Android的開發將不再透明和公開,今後只有谷歌內部員工才能提交代碼,由此來看,AOSP的消失只是時間問題。
由於AOSP是十分寬鬆的Apache 2.0許可,所以無需支付任何許可費用或發布源代碼,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分發或修改和分發基於AOSP的作業系統。得益於這種寬鬆的許可,基於AOSP的大量第三方ROM曾經被廣泛應用,也為谷歌積累了大量Android用戶。
現在谷歌開始私下開發系統,Android 16的代碼還能合併到AOSP,但下個版本,下下個版本呢?谷歌完全有理由在未來的某一時刻徹底讓AOSP消失,猜測最主要的動機還是經濟因素。
在現行的政策下,由於Android的Linux核心分支是GPLv2許可,該許可強制要求發布源代碼,且核心獨立於AOSP存在,所以核心部分影響不大。AOSP還包含系統構架、更新引擎、藍牙堆棧、虛擬化框架和SELinux配置等內容,再外圍的GMS是各種穀歌服務,對我們中文用戶影響不大。
在國際市場,OEM需要跟谷歌簽訂協議才能使用私有的GMS部分,哪怕國產品牌不使用谷歌服務,AOSP部分也必須跟進。總體來看,手機、車機、智能穿戴等OEM廠商都會跟谷歌簽訂協議,以使用其代碼。
隨著開源的AOSP名存實亡,有理由猜測,那些沒簽訂協議的廠商將被動選擇支付費用,才能繼續使用最新的Android系統。
好消息是,谷歌這一行為在短期內對消費者影響不大,因為大廠都跟谷歌有協議,可以保證未來新系統的繼續使用。
壞消息是,中長期影響比較大,隨著谷歌代碼的封閉,諸如一些製造智能家居的小廠為了壓縮成本,被迫選擇低版本Android系統,安全問題可能會成為隱患。另外,廠商一定會把多出的認證費用平攤到產品上,Android設備的價格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最終買單的還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