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我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富士中畫幅相機為什麼沒像半畫幅相機一樣成為電子茅台?」。畢竟富士的GFX系統同樣擁有全套膠片模擬色彩和豐富的可玩度,但消費者並不是十分買單。今天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班味」太重影響銷量。

「班味」這個詞在最近一年相當流行,主要是指一種充滿疲憊感的生活狀態。試想一下消費者作為打工人已經很疲憊了,他們還會選擇一台注重拍攝效率和拍攝效果的相機麼?端起相機的時候是不是就覺得自己又重新開始工作了而不是靠攝影去放鬆身心?這時候更專業的相機反而讓消費者望而卻步,更能夠提供情緒價值的中低端顏值機身反而更能讓消費者接受。

具
體到產品上來說,富士GFX系統的本質是工具,能夠以合理的價格提供給消費者超過全畫幅旗艦的高品質畫質。但它也有一定的犧牲就是體積重量要超過全畫幅不少,並且大部分機型都是不太會吸引被攝者注意力的全黑色。而作為競品的哈蘇無論是X2D還是907X,它們對焦更差沒有影片性能但造型更加精緻,重量也更輕。如果要比工具性質的話哈蘇自然不是富士的對手,但論顏值上哈蘇妥妥的超越富士。也正是如此,哈蘇的中畫幅在市場上出現了需要排隊和加價的情況,但富士的中畫幅銷售情況比較正常。

其實這樣的例子在鏡頭領域也非常明顯,這我就不得不提幾年前的騰龍與適馬了。在之前的內容里我就提到過適馬的鏡頭主要面向的消費群體是「攝影發燒友」,適馬的用戶相對來說不太在意體積和重量,只要價格比原廠便宜畫質足夠好就願意買單。而騰龍鏡頭主要面向的消費群體是「攝影愛好者」,需要在價格、體積重量、畫質三者之間做比較好的平衡。相比之下適馬鏡頭的「班味」就更重,而騰龍則輕一點。

後來的情況大家也看到了,適馬在2020年起放棄了此前的「健身」路線,開始控制體積重量,「班味」相對減淡了不少。像適馬18-50/2.8&10-18/2.8這樣的輕便變焦也逐步受到了市場的歡迎,成為了少數能夠賣到斷貨的副廠鏡頭。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富士X系統在最近幾年裡受到了各種各樣的吹捧,因為富士這些機型真的小巧,真的高顏值,真的能夠滿足疲憊打工人的情緒價值。相機對於普通消費者而不是硬核發燒友來說並不是創作工具,不需要在下班時間裡追求「我一定要在半小時內拍出XX張照片」那樣令人窒息的KPI式性能要求。消費者需要的是「我在喝咖啡的時候順便能拿著相機拍幾張能發朋友圈/小紅書的照片」,而這就是富士X系統、理光GR這些相機的成功之處。

在我想明白了這個道理後,我默默修改了我個人評價一台相機優劣的判斷標準。之前是「拍到/拍好/價格」,現在增加一項後為「拍到/拍好/價格/情緒價值」,其中情緒價值這項是可以打到負分的。我相信這樣的評價標準能更加符合當今的消費市場,我也會在後續的評測里多次提到。
以上就是我最近的一些想法,或許現在各位也能夠多一點點理解「富士中畫幅相機為什麼沒像半畫幅相機一樣成為電子茅台?」的成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