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深海發現無需陽光即可產生「暗氧」,科學家看法分歧

2025年03月18日 首頁 » 熱門科技

深海發現無需陽光即可產生「暗氧」,科學家看法分歧


去年一項研究發現,在海洋最深、最暗處,塊狀金屬岩石能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製造氧氣。一些科學家認為有可能,另一些則質疑是否真的能在無光的海底深淵產生所謂的「暗氧」。

法新社報道,根據這項去年7月發表在英國期刊《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的研究,馬鈴薯大小的礦結許可以產生足夠的電壓,將水分解為氫和氧,這個過程也被稱為電解。

這讓長久以來的觀點受到質疑,即大約27億年前,當微生物開始通過需要陽光進行的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生命才得以存在。

蘇格蘭海洋科學協會(Scottish Association for Marine Science)在發布這項研究的新聞稿中表示:「深海的發現令人質疑生命的起源。」

環保人士認為,暗氧的存在顯示人類對位於極端深度的生命所知甚少,並支持他們聲稱深海採礦會帶來無法接受的生態風險這項論點。

研究人員在克拉里恩-克利珀頓地區(Clarion-Clipperton Zone)發現這一現象,這是位於墨西哥和夏威夷間的一片太平洋海底區域。

在距離海面約4公里深的海底傳播著多金屬結核(polymetallic nodule),由於這些礦結核中含有錳、鎳和鈷等常用於電動汽車電池和低碳技術的金屬,礦業公司對這個區域的興趣也日漸增長。

這項研究部分由加拿大深海採礦公司「金屬公司」(The Metals Company)資助,希望評估此類探勘活動對生態的影響。

但在發現暗氧後,金屬公司強烈批評海洋生態學家史威特曼(Andrew Sweetman)及其團隊的研究,稱其存在「方法論缺陷」。

史威特曼的發現引起了轟動,許多科學界人士對其持保留態度或直接駁斥。自去年7月以來,已有5篇反駁史威特曼研究結果的學術研究論文提交審查或發布。

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GEOMAR Helmholtz Centre for Ocean Research Kiel)生物地球化學家赫克(Matthias Haeckel)表示:「他並沒有為他的觀察和假設提出明確的證據。」

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Ifremer)地球化學研究員魯克塞爾(Olivier Rouxel)則指出,「深海採樣始終是個挑戰」,他補充說,檢測到的氧氣可能是「被困在測量儀器中的氣泡」。他對一些已有數千萬年歷史的深海礦結核是否仍能產生足夠電壓表示懷疑,因為「電池的電量很快就耗盡」。

(首圖來源:Unsplash)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