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Nvidia發布首個人形機器人開發的開放式基礎模型

2025年03月19日 首頁 » 熱門科技

Nvidia發布首個人形機器人開發的開放式基礎模型


在GTC 2025大會中,Nvidia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發布Blackwell Ultra,鎖定AI工廠的AI運算平台,以加速AI推理、代理型AI及物理型AI(Physical AI),其中的GB300 NVL72要比GB 200 NVL72的AI性能高出1.5倍,與Hooper相比則提高50倍。此外,該公司也發布首個開放的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Isaac GR00T N1,強化人形機器人的推理能力。

黃仁勛在主題演說中指出,AI技術正從先前的認知AI到生成式AI,往代理AI及物理AI發展,愈往後發展,AI具備更高的智慧,例如物理AI技術的發展,讓AI能更好的理解實體環境的3D世界,同時驅動AI機器人的發展,每個階段的發展都會帶來商機,但是愈往後發展,就需要解決三個基本的問題,如何獲得數據、如何在沒有人類限制下訓練模型,以及AI推理能力需要更大的擴展(Scaling)訓練,需要更大的運算,超過一年前相同時所預期的100倍。

鑑於更複雜的AI推理能力所需的運算性能,Nvidia發布Blackwell Ultra,用來加強訓練及測試時間擴展推理(Test-time scaling inference),Blackwell Ultra是基於先前的Blackwell架構,但採用性能更高的GB300 NVL72及HGX B300 NVL16。

Nvidia發布首個人形機器人開發的開放式基礎模型


其中GB300 NVL72采NVlink連接72個Blackwell Ultra GPU及36個Grace CPU,GB300 NVL72的AI性能比GB 200 NVL72高出1.5倍;而HGX B300 NVL16則比Hopper,運算性能提升7倍,而在大型語言模型的推理速度則提升11倍,內存也增加4倍,以應對較複雜的運算負載需要。

「AI已取得巨大的發展,推理及代理AI需要更多的運算性能,Blackwell Ultra可以高效地完成預訓練、後訓練、推理AI的推論」,黃仁勛說。

相較於傳統的LLM,產生的Token較少,對問題的回應容易出錯,推理模型能夠產生更多的Token,從而提高回應的準確性,但相對地也需要更大的運算性能,因此Nvidia強調Blackwell Ultra的性能有助於AI的擴展推理能力,可將複雜的問題拆解成多個步驟,探索不同的解決方式,來提高回應的品質。

除了有助於AI的推理能力發展,也有助於物理AI技術發展,像是即時生成擬真的形象,以大規模的訓練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Nvidia也在GTC中宣布將和美國的GM汽車在自動駕駛汽車技術進行合作。

Blackwell Ultra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提供,Nvidia披露思科、戴爾、HPE、聯想、華碩、富士康、技嘉、和碩、廣達等將推出相關系統,AWS、GCP、Azure等雲計算服務企業將會提供運算服務。

考慮到橫向擴展的需要,Blackwell Ultra未來可搭配Nvidia Spectrum-X以太網路及Nvidia Quantum-X800 Infiniband,通過Nvidia ConnectX-8 SuperNIC,讓每個GPU的數據吞吐量達到800Gbps。

為加速推理AI技術,Nvidia也推出開源推理框架Nvidia Dynamo,針對部署數千個GPU的AI工廠,GPU間的溝通協調工作,將大型語言模型的處理、生成分派到不同的GPU,縮短回應時間,並且降低服務的成本。

Blackwell Ultra之後,Nvidia也如先前所承諾的,以一年一更新的步調,揭示未來兩年的產品籃圖,2026年下半年將推出Vera Rubin NVL144,性能為GB300 NVL72的3.3倍,內存容、帶寬、NVLink速度也有至少1.6倍的提升;接下來,2027年下半年將推出Rubin Ultra NVL576,性能比GB300 NVL72提高14倍,搭配NVLink7、CX9,大幅提升內存、帶寬速度。

Nvidia發布首個人形機器人開發的開放式基礎模型


針對物理AI,黃仁勛認為,物理AI將會驅動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等科技快速發展,創造出新一波的機器人商機,其中人形機器人,不論在家庭生活協助或是工廠自動化生產,預期會有相當的需求。

因此Nvidia也發布首個針對人形機器人的開放基礎模型,GTC發布Isaac GR00T N1,這個模型標榜為目前全球第一個開放、可自訂的通用人形機器人推理及技能基礎模型,N1集成視覺語言模型及集成Transformer的擴散模型,讓機器人可接受sensor token(例如形象)及text token(語言命令),經過集成Transformer擴散模型處理後,產生action token,讓機器人採取行動。

該公司也和Google DeepMind、Disney Research聯手開發機器人引擎Newton,以星球大戰中的BDX機器人為模仿,該機器人的頭部及雙腳可以自主移動,不只是靜態的模擬畫面展示,現場也安排Newton機器人升上舞台,即時與黃仁勛互動,這款只到成人大腿左右高度的機器人搖頭晃腦外,還能依照黃仁勛的指示,移動到指定的位置,描繪物理AI技術下,可與人類互動的人形機器人在生活中已不再遙遠。

Nvidia發布首個人形機器人開發的開放式基礎模型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