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彭博社報道稱,谷歌與眼動追蹤技術初創公司AdHawk達成收購終談階段,交易總額為1億美元,如達成還將額外支付1500萬美元績效獎勵,即總共1.15億美元。
完成交易後,AdHawk全體員工將併入Google Android XR團隊。
根據谷歌在XR領域的收購、投資動向來看,這是其近5年來金額排名第二大的收購交易。
那麼,一家「初創公司」為什麼會得到谷歌青睞呢?
「我們對眼動追蹤的看法不同」
我們以往認知的VR頭顯、PC顯示屏配備的眼動追蹤是以「紅外攝影機 LED光源」為核心器件,以「LED光源照射眼部產生反射點——紅外攝影機捕捉反射點位置——利用圖像算法進行處理和計算」為大致原理的技術。
AdHawk則表示:「我們對眼動追蹤的看法不同。」他們使用的技術為「MEMS微鏡」。
MEMS微鏡,全稱為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irror/微機電系統微鏡,是一種利用微機電系統技術製造的微小可動反射鏡。
它通過電信號控制其角度或位置,實現光束的精確控制,常用在光學掃描、雷射投影、3D傳感等領域。在眼動追蹤中,MEMS微鏡的作用是引導和控制紅外光的發射及接收,從而精準測量眼球的運動。
具體點來說,MEMS微鏡在用於眼動追蹤時,負責把紅外光束精確掃描至用戶眼部並接收反射信號。微鏡的高頻振動可以快速捕獲瞳孔和角膜反射點,並通過分析這些數據計算出用戶的注視點,從而實現對眼動的應用。
與其他眼動追蹤不同,MEMS微鏡技術仿佛就是為AI、AR眼鏡「量身定製」的。
首先,MEMS微鏡基於矽基半導體工藝製造的微型元件,尺寸通常在幾毫米到幾百微米之間,體積是「晶片級」的微小;
其次,不同驅動方案的功耗不同,但整體來說,MEMS微鏡的功耗要比其他的眼動追蹤方案低;
此外,高速掃描也是MEMS微鏡技術的優勢,可以用於應對複雜的生活場景,提升交互效率。
根據AdHawk的說法,其MEMS微鏡可以實現每秒掃描角膜和瞳孔「數千次」,其更新率可達到250Hz(無線)/500Hz(有線)。
同時,它的功耗很低,「晶片不足1平方毫米,用紐扣電池就能運行很久」。
在AdHawk的介紹中,其方案掃描延遲低至4ms,數據量僅為傳統攝影機方案的千分之一,採樣率則提升10倍
總結來看,AdHawk採用MEMS微鏡技術,以其小型化、輕量化、低功耗和易集成為核心優勢,非常適合像適合AR眼鏡、AI眼鏡等對體積和續航要求較高的設備。
被蘋果、Meta、索尼、谷歌看中的AdHawk
AdHawk,全名AdHawk Microsystems,創立於2015年。是一家總部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市的初創公司。創始人Neil Sarkar在讀書期間就從事MEMS的研究,曾在滑鐵盧大學開發出亞納米級精度的傳感器技術,並基於此創立了AdHawk。
AdHawk團隊比較精簡,只有35人。其核心團隊成員大多數來自滑鐵盧大學,並且其中有一部分也參與了創始人Neil Sarkar之前的相關項目。
投融資方面,早在2017年,AdHawk就獲得了460萬美元融資,由英特爾領投,Brightspark Ventures等跟投;
2019年,AdHawk獲得了三星風投的900萬美元;
2020年,獲得來自矽谷銀行領投的320萬美元。
除谷歌收購金額外,AdHawk經歷3輪融資,共獲得資金1680萬美元。主要參與的投資方包括英特爾資本、矽谷銀行、索尼創新基金、Brightspark Ventures、HP Tech Ventures、依視路等。
根據此前消息,Meta曾在2022年表示收購意向。除Mete之外,蘋果、索尼都曾經參與競購,但最終未達成協議。
AdHawk以技術研發立身,但並非只有技術方案。除了前文介紹到的核心眼動追蹤的「掃描模塊」(Scanner Module,由掃描模塊 光電探測器 柔性電路板組成)之外,AdHawk還提供一系列全面的解決方案。
比如類似於參考設計的眼鏡AdHawk MindLink。它集成了AdHawk的MEMS傳感器技術,僅重35g,支持實時眼動追蹤、瞳孔監測及AI數據分析,售價約1萬美元,應用於醫療診斷(如帕金森病早期檢測)、AR/VR交互優化等領域。
還有更輕便的用於追蹤健身的AdHawk MindLink Air。重量小於40g,支持12 小時續航,能夠全天以隱蔽且舒適的方式捕獲研究級眼動追蹤數據,並且支持生成長期的可視化數據報告。
此外,在VR方面,AdHawk也推出了專門的眼動追蹤模塊。
比較有創意的是,技術還可以「反哺」技術,他們還推出了一款名為Ad Hawk Eye Robot的測試用「五軸機器人眼裝置」,可以模擬豐富的人眼運動,具有接近人眼的反射屬性,幫助測試和驗證眼動追蹤。
除了硬體研發、生產、集成之外,AdHawk也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軟體「打包」。包括Eyebox模擬工具,實時嵌入式系統(幫助實現硬體與算法深度協同),更適配的新穎算法以及應用程序的等等。
嚴格意義上來講,在MEMS微鏡技術應用於XR領域上,AdHawk算是明星企業。谷歌突然付出大筆資金收購它,並將其併入XR部門,背後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谷歌收購的Adhawk,是王的招兵買馬嗎?
顯而易見,對谷歌來說,在蘋果推出Vision Pro、Meta推出Orion原型機、自家聯手三星備戰AI眼鏡爭奪戰的市場狀況下,收購AdHawk Microsystems並非單純為了獲得一項眼動追蹤技術。
從大方向上來看,自從有了AR/VR會成為下一代計算平台的預期開始,谷歌就一直在話語權爭奪線上來回拔河,但成果上講,無論是ARCore還是Google Glass,谷歌相比於其他科技企業顯得有些暗淡。
從2024年開始,AI驅動的交互革命這一機會浮現在谷歌眼前,重新奪取市場的窗口再次打開。
但機會與風險總是並存的,在谷歌暗淡的時間裡,蘋果Vision Pro以3499美元高價定義XR交互,而Meta通過Quest系列、Ray-Ban系列占據消費級市場。谷歌想要分一杯羹,需要通過差異化技術切入。
而AdHawk的技術恰好給谷歌提供了一條全新道路,擁有對標蘋果的交互體驗、又能保持跟Meta差不多的中端價格。
同時,AdHawk還能夠解決非常多現在AR眼鏡發展遇到的問題,比如有眼動追蹤的設備續航短、笨重、延遲高等等。
除了補足自身硬體產品的問題之外,「聯盟」是作為安卓陣營老大的谷歌常用的策略。
一方面,從自身出發,在2025年初,谷歌收購HTC XR部門獲取頭顯開發經驗與專利,但缺乏核心傳感器技術。AdHawk的MEMS模塊填補了感知層的關鍵空白,與HTC的顯示、結構設計能力形成互補。
在更早的時間,谷歌與三星聯合開發的Project Mooha,AdHawk技術可能將作為核心交互模塊,強化「谷歌算法 三星硬體」的協同優勢,形成聯合構建的安卓合作生態。
另一方面,中國廠商可能是這場變革中最大的隱形贏家。作為安卓生態的底層架構掌控者,谷歌是通過開放技術標準,驅動全球硬體廠商形成「共生式創新」,諸如雷鳥、XREAL、Rokid等在技術、生產、用戶基礎上都頗具實力的廠商,可能會將迎來新的機遇。
其一,技術普及。谷歌可能將眼動追蹤功能封裝為系統級API、降低MEMS的獲取成本並模塊化打造、打破專利壁壘避免小廠被「卡脖子」等等。
如果這一點能夠實現,它會解放出雷鳥、XREAL、Rokid等具有研發實力的廠商的大部分精力,方便其為市場提供更紮實的產品。
其二,帶來國內市場的新一波爆發。實際上,國內很多企業完成了部分技術累積,呈現出較大的競爭力,比如XREAL在光學研發上積累了獨特的優勢,這種獨特優勢與安卓的開放生態疊加後,很可能帶來企業新一波的增長。
此外,眼動追蹤除了是XR設備重要的交互手段之外,還是非常有價值的數據。不僅可以幫助未來優化收入點(廣告業務),還可以成為發展AI服務的關鍵「養分」。
同時,眼動交互也是優先層級更高的交互模式,像雷鳥、Rokid這樣早已經進行接入阿里雲通大模型,在AI有所布局的企業,一旦獲得接口和機會,勢必會發揮國內廠商小步快跑、彎道超車的優勢,讓其在AI AR市場中獲得更多資源和份額。
回到開頭,收購AdHawk是谷歌在招兵買馬嗎?是。這一收購不僅是技術補丁,更是為未來安卓陣營與其他品牌劃分天下重要的戰略布局。